帝國風雲 第四十四章 萬不得已
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槍聲突然響起,易建朝跟三名突擊手以最快的速度機動到了隊列右側,機槍手也隨即跟了過來。
政府軍的行動比易建朝預料的要快得多。
在側面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繼續逃跑顯然不夠現實了,已經到了不得不跟政府軍交戰的地步。
雖然只有五個人,但是足夠打一場小規模伏擊戰了。
等到第一批政府軍官兵全部進入了五名特種偵察兵形成的包圍圈,易建朝才開火,緊接著其他人也投入了戰鬥。
發揮關鍵作用的是王小剛手上那挺通用機槍。
在特種偵察兵手裡,使用兩百發彈鏈供彈的tj-54型通用機槍絕對是件大殺器,能夠輕而易舉的收割八百米之內的生命體。
有趣的是,tj-54與德軍的mg-42型通用機槍很有淵源。
早在一九四三年,也就是mg-42正式裝備德軍後不久,中國就引進了這種大戰期間最出色的通用機槍,而且在讓軍隊試用了之後立即發現,mg-42的性能超過了當時中**隊使用的通用機槍。準確的說,在引進mg-42之前,中**隊是沒有通用機槍的,只有裝備到營一級部隊的重機槍,與下放到排一級部隊的輕機槍,而這其中缺乏裝備到連一級部隊的通用機槍。
按照大戰中的一貫策略,中**方立即下令仿製了mg-42。
當然,這是非常徹底的仿製,除了改成中**隊標準的七點八毫米口徑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沒有改動。
這種被軍隊稱之為「收割機」的通用機槍,伴隨中**隊經歷了大戰餘下的歲月。
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的十多家兵工廠生產了五十多萬挺「收割機」,其總產量超過了德軍的mg-42,成為大戰期間產量最多的通用機槍。因為大量援助給盟國。「收割機」也是大戰期間與mg-42並列裝備國家最多的通用機槍。有趣的是,大戰結束之後,部分「收割機」援助給了友好國家,而這些國家中,有不少是以德軍的制式口徑,即配備的是七點九二毫米槍彈,因此對「收割機」進行了改造。使其又變回到了mg-42的狀態,甚至有百分之六十的零件能跟mg-42通用。最典型的就是土耳其。在接收的二萬五千挺「收割機」之後,土軍對其進行了徹底改造,使其能夠使用由德軍在大戰期間提供的mg-42的零件,最終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通用機槍。
事實上,大戰後各國研製的通用機槍,都能見到mg-42的影子。
關鍵就是,mg-42的設計太成功了。即便放在二十年後也不算落後,其很多設計都堪稱經典。
當然,mg-42總有落後的一天。
相對而言,mg-42的最大問題就是更換槍管比較麻煩,在持續射擊之後,很容易因為槍管過熱而不得不停火。實戰中,為了解決槍管過熱的問題,很多副射手都會刻意多帶上一個水壺,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用水給槍管降溫。在一些激烈的戰鬥中,機槍手甚至會直接往槍管上撒尿。
更要命的是。受基本設計、特別是自動原理限制,這個缺點很難通過改進加以解決。
事實上,所有仿製mg-42的通用機槍,都存在這個問題。
戰後,成為獨立兵種的陸戰隊首先提出研製一種全新的通用機槍,以解決「收割機」上存在的問題。
這也可以理解,陸戰隊對單兵火力的要求比陸軍高得多。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往往是背水作戰。需要很高的火力持續性,絕對不希望最重要的連級直射火力在戰鬥中中斷。
最初的時候,陸軍對此沒有太大的興趣。
不管怎麼說。「收割機」的性能還算不錯,而且裝備數量巨大。加上陸軍在戰後的經費極為緊張,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研製新的通用機槍。相對而言,陸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步兵提供自動步槍。
直到一九五三年,新式通用機槍的研製工作差不多結束的時候,陸軍才加入進來。
問題是,陸軍與陸戰隊對通用機槍的性能有著不同的要求。陸軍更重視通用機槍的有效射程,而且打算用通用機槍取代同口徑的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