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毀滅 第四十五章 辭呈
更新:08-12 22:32 作者:傷心的鉛筆 分類:軍事小說
譚閔德的復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個人,那就是一直高唱澳洲攻略反調的孫浩。
當然,一般人們認為,孫浩唱反調更多的成分是因為其在野黨人的身份。其實就其個人來說,孫浩也許並不像有些報紙雜誌描寫的那樣是一個主張「以德服人」的政治家。
這位長期擔任在野黨黨魁的中年人正如一份二處的檔案里所寫的那樣:「年富力量,很有野心。做事情積極細緻,能夠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
孫浩出身在一個普通的裝配工人家庭,小學義務教育之後成了定向生。在師範畢業之後他做了一個平常的語文教員。他的第一次政治活動始於1926年。為了當時的地區教育部長的競選工作,他作為文案加入了地區候選人的團隊。這次經歷讓他獲益良多,一是他積累了很多政治經驗;二是他認識了後來自己的妻子,當時還是一個大學學生的****。性格溫良的****在孫浩的政治生涯裡面卻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她是當時帝國下議院議長王道成的獨生女兒。王家的根基在於其控制的碼頭產業工人以及國內的內河航運工人團體。孫浩的定向生身份加上這個家族龐大的工人群體帶來的認同感,使得孫浩在從地區人民代表到州府人民代表乃至帝國下院代表的競選之路上一路凱歌。在當上下議院的議員之後,孫浩正式迎娶了王家的獨生女兒,也正式成為了王氏家族的政治代言人。孫浩把這個工作做得相當的好,以至於有人開始背後叫他「王浩」。這種局面直到1931年王道成病死之後才略有改觀。他作為長女****的丈夫成了王氏家族實際上的控制人,在使用小手段消除了****的兩個表兄弟的威脅之後,這個家族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基本上落入了他的手中。
孫浩的遺憾是王家絲毫沒有軍方和皇室的背景,這也是王家只能呆在下議院的根源所在。孫浩在解決了自己內部的問題之後一直致力於尋找軍方勢力和皇家勢力的靠山進入上議院。他曾經費盡心機地想要撮合自己的表妹和楊家二少爺的婚事,但是這樁幾乎就要成功的政治婚姻卻因為楊宗雲的一次胡鬧而草草收場——一個被「搞大肚子」的帝都守備營將軍的女兒大鬧他為了撮合兩人而舉辦的晚宴,整個事情成了上層社會的笑話。氣急敗壞的他只好另尋他路。
有一段時間孫浩開始尋求和仁親王的聯姻或者結盟。後者是當時帝國最大的稀土礦業集團和期貨交易商會的掌控者,也是現任皇帝的親弟弟。這次難度頗高的政治交易也是以失敗收場。似乎仁親王覺得沒有沒必要討好那些碼頭工人——事實也的確如此。
孫浩最近的一次嘗試是重新拉攏楊家,他試圖將楊家的大兒子作為一個榜樣進行拉攏。這次試探的結果是沒有結果——楊家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表示同意,基本上就算是拖了下來。
譚閔德和以楊天英為代表的大本營老派系之間的矛盾孫浩早有耳聞,但是他在澳洲戰局變化的時候才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新的機會,可以用來完成自己的政治夙願。
在大本營為了12集團軍的包圍圈焦頭爛額以及譚閔德飛去澳洲之後,孫浩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動作。他首先是聯絡了一些自己在上議院的「朋友」——這些人是被他的金錢所吸引的不可靠的政治盟友。孫浩沒想到本來是長遠投資的這個群體一下子派上了大用場。這些人按照孫浩的提案發起了聽證會,這個聽證會的主要基調是「調查澳洲有關人員的失職和瀆職行為」,實際上就是兩院對軍部主戰派的不信任案。
「既然大本營早就了解了敵軍的企圖,為什麼還能放任十幾萬的將士陷入敵軍的包圍?」這個有點誇大但是不無道理的責問貫穿了整個聽證會。
雖說在楊天英集團的活動下,上議院的議長有意低調進行程序。但是孫浩的團隊很快就把這個事情在兩院鬧得沸沸揚揚。為此外交部還專門提出了委婉的建議,他們提醒那些在會議大廳里聲嘶力竭的議員們:在澳洲的部隊全部是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去的,和帝國的軍政系統理論上沒有任何關係,這些人最多就屬於民政局和警察進出境或者走私的管轄範圍。因此公開討論的時候要注意措辭和方式。
不管怎樣,這場聽證會很快就醞釀成了一場針對軍部一些人和勢力的風暴。雖說最直接針對的只是陸軍作戰部長以及以「顧問」身份去到澳洲的幾個大本營的高級軍官。但是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清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