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玩具 第七百三十三章雙普顯威
技術普查相對於經濟普查來說,在社會上的風聲要小的多,而且動員的規模也沒有那麼雷霆萬鈞。
然而在很大意義上對於中國未來、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當下經濟來說,其影響力絲毫不比經濟普查來的弱。
這種影響力並非是老百姓們口耳相傳、爭相談論的影響力,而是說它更直接的對國家這個整體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這個衝擊的過程在當下中國風平浪靜的海面之下暗流洶湧,普通人或許是看不到這其中的兇險,但操船的這些人卻是深知這些水下激流的可怕。一個不小心被衝到了礁石上,改革開放這艘船分分鐘可能會船毀人亡。
這個貌似只是集中在學界和技術領域的普查工作,何以如此兇險,而又對中國的未來影響深遠?當新世紀來臨,一些親歷者回首這段歷史,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為當時的中國捏上一把冷汗。然而技術普查帶來的深遠影響,卻又讓人感慨,如此恰當時機來推動這項工程,難道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大天朝,難道真的是「昭昭天命」不成?
若非如此,實難解釋這段歷史上種種撲朔迷離的謎團。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描述企業發展史的著作,《激盪三十年》的作者吳曉波在書中情不自禁的採用了一個問句。
「在那段神奇的歷史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從我們現在所搜集到的資料來看,1991年以來的『雙普』工作,仿佛就是另一次長征奇蹟。」
顯然,想要複製長征的奇蹟,首先就要求掌舵人要有如同「四渡赤水」一般神奇的操盤能力。
雙普雖然是胡文海提議,但這個操盤的工作,卻並非是由他來完成的。
某個經貿委主任、人行行長,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才是它真正的執行者。
而雙普工作背後的定海神針,無疑是只有那麼唯一的一個人了。
即使是如此華麗而強大的陣容,要將雙普工作推進下去,仍然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魔都在八十年代國內的政治地位,可以從中央財政收入的結構中略虧一二。在中央財政最困難的時候,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強的資金,是有魔都財政提供的。
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央的話語權上,魔都一系毋庸置疑有著強烈的影響力。尤其是88年新科股票搶購事件之後,「苟利國家生死以」的那位,還是個地地道道的魔都派系掌門人。
這麼一來,90年代後魔都在中央的話語權自然是更加舉足輕重。各方面改革和政策調整中,魔都藉此也確實是獲得了不少的優勢。單看怎麼作死都死不了的上飛,也算可見一斑了。
這一次雙普工作,全國的目光自然也要聚焦在魔都身上。能否將雙普的效果發揮到最大,端看上面能否攻克魔都這個碉堡了。
在魔都這條馬奇諾防線之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則是魔都的明星項目——普桑國產化。
在魔都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普桑國產化的進度比照原歷史更是成果輝煌。然而這些輝煌的成果背後,在技術普查的資料不斷匯總之下,卻顯現出很多讓人尷尬的情況。
為了推進普桑國產化,魔都大眾出廠的國產汽車每輛要加收兩萬八的國產化基金。這筆錢前後一共收了將近一百億,這可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百億!含金量比二十一世紀的兩三千億恐怕還要大上不少。
正是在這筆資金的源源不斷投入下,魔都大眾才實現了普桑國產化項目。
在普桑國產化項目的帶動下,當時整個中國的汽車配件企業大規模的進行了產品和技術升級。應該說,這個項目對發展中國工業水平,是有著不少貢獻的。
但是在技術普查工作進行下去之後,所有的資料都向著中央開始集中,普桑國產化項目卻開始受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能夠得到普桑國產化項目訂單的企業,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中國的汽配企業當中。可以說,這近百億的普桑國產化基金,實際上是被乘用車行業內部給消化了。
在技術普查工作進行之前,大家對國內的技術情況純屬盲人摸象。別說是不同系統之間,即使是同一個系統的不同分支、甚至是同一個部門下屬的不同研究所之間都互相兩眼一抹黑。
乘用車系統手裡有這上百億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