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嬌 第九百四十三章
瓦那國地形複雜多樣,景象萬千,它的境內遍布著高峻綿延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又有一望無際的廣闊戈壁和萬年不化的冰川深谷。遼闊的高原上,縱橫延展著許多的高聳山脈,平行的山脈間,挾持著深切的峽谷和川流,這裡地貌形態複雜,氣候多樣,以至於山頂有終年不化的萬年積雪,山腰處森林茂密,山麓四季常青,而山底雖有四季變化,可是晝夜溫差極大,風大,且乾季雨季差異明顯。
瓦那地廣人稀,氣候又不好,人們不適生產,大多放牧為生。千百年來,瓦那人便盤踞在這裡繁衍生息,過著悠然自得,自給自足的生活。大概正是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劣,所以才造就了勇猛的瓦那人,他們生來就高大強壯,擅騎射,驍勇善戰的同時,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瓦那是部落群居的種族,部落眾多,居處分散,各部落各自為營,心裡都有一筆自家的帳本,不甚團結。這也是為什麼瓦那人雖然驍勇,卻一直沒能成氣候的原因!瓦那人的野心一向很大,他們一直覬覦大雍的富饒,可百年來也只敢派小股精銳在大雍邊界騷擾,可見到底是底氣不足,難成大事。
不過,這一切都在悄悄改變著,只因瓦那部落里,出了個格日桑耶。
在他繼承汗位以前,草原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十八部落皆破落。草原王上汗不汗」。
當初瓦那部落有十八部之多,各自為王,稱為酋長。各部人心不齊。只顧著你爭我奪的搶地盤,根本不理會什麼民生國策,使得瓦那草原日漸衰落。不知道哪一天,十八部各部落的酋長們終於醒悟過來,覺得再這樣下去,瓦那早晚要亡,為了子孫後代著想。他們決定從十八位酋長中,推舉出一位最賢德。最得人心的酋長來做瓦那的統領,稱其為大汗。得汗位者,必需是德才兼備,能把瓦那帶向繁榮興盛的道路上的能者!
起初。這汗位並不是世襲的。
可是有權力的*做為引導,慢慢的,汗位也成了世襲制,形成了今天這種局面。
只不過,以前的數任瓦那可汗,或是碌碌無為,或是英年早逝,總之沒有一位能改變瓦那人心不齊,日漸衰落的現象。所以十八部落皆破落的說法十分生動。有很多部落的確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生存狀態,也正是因為各部落的生存狀態不堪樂觀。所以導致大汗在草原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並不高,草原王上汗不汗的說法也就實至名歸!
這種局面,直到格日桑耶繼位,才得以改變。
格日桑耶有雄才大略,能力遠在往日那些可汗之上,他大力發展民生。主張強兵,雖然瓦那是荒蕪之地。不適耕種,可格日桑耶卻有辦法把關外的牛馬高價賣進關內去。他還是王子時,便已經在大雍,烏贊等國布下眼線,那些名為商鋪,實為暗樁的據點並非都是只出不進的樣子貨,許多店鋪都慢慢的做了起來,一面掙著銀子,一面把消息流水般的向瓦那遞迴來。這些店鋪的收益都不少,一部分用以保持鋪子的開支,大多數則是被送回了瓦那。
這只是瓦那生財之道的一部分,格日又耶最擅長的,就是做沒本的買賣,空手套白狼。
格日桑耶生財有道,多次讓人帶著兵強馬壯的精銳部隊扮成馬匪去大雍邊界的鎮子上搶糧搶財,日子久了,他們也嘗到了不勞而獲的甜頭,做起事情來越發沒有收斂,行事也更加沒有了顧忌。…
大雍的反應很妙。
不知是不拿邊疆的那些鎮子當回事,還是不把瓦那的土匪行徑放在眼裡,總之多年下來,大雍很少干預這些事情,似乎把那些邊遠的鎮子遺忘了似的,任由瓦那的賊兵為所欲為。
兩國接壤處,有一處連綿的山脈,好似天然的屏障,此山被稱為韃戮山,山的那頭便是臨潼關。臨潼有三州十六鎮,都在韃戮山山脈之下,戰火一起,這裡便是最先成為焦土的地方。
出了邊蕪鎮向北快馬行進七八天,就到了瓦那的地盤,邊界之地,山高水遠,氣候惡劣,人跡罕至,根本沒有人往這裡來,理當然也就沒什麼人守在這裡,追究什麼越界之錯。
達達爾部就座落在這麼個窮深惡水之處。草原上的部落都是以放牧為生,本也沒個固定的生活地方,只要你不去別的部落的地盤搶食,在自己的地盤內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只是達達爾部的地盤水少草瘦,實在不是個適合休養生息的地方。瓦那草原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