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 187科技是第一生產力_頁2
衣機按20美元算吧。咱們一台洗衣機能賣到200美元左右,收他們十分之一作為專利費實在不算很多了。」
「好我就這樣和他們聯繫吧。」
「別急,還有一點,所有想生產噴瀑式洗衣機的廠家,要先打50萬人民幣的保證金過來,然後我們才能給予授權。這些保證金是不退還的,未來用於沖抵專利費。」林振華又想出了一招。他現在急於要用錢,先收點保證金回來也能緩解一下資金壓力吧。
「林經理,我算親眼看到你是怎麼搶錢的了。」郎冬感慨道,「這種洗衣機如果能夠往市場賣出100萬台,你光專利費就有2000萬進賬了,你的成本才多少錢啊。」
林振華道:「這就叫一招鮮,吃遍天。他們沒想到利用外腦來搞開發,我想到了,當然能掙大錢了。」
林振華說的外腦,自然就是指劉向海的推進器所以及華青大學機械系了,這都是中國頂尖的研究機構。如果按照技術的真正價值來進行交易,林振華光請這此人搞設計,也得付出幾千萬元。但現在他給劉向海不過是50萬,給華青大學這邊的錢更是可憐,師生們拿得最多的也到不了1000塊錢,其次也就是一此交通費、餐費等等。
即使是這樣可憐的報酬,華青大學的師生們已經覺得非常不安了。畢竟老師們一年的工資也不過是六七百塊,現在干一兩個月就拿到了上千塊錢,學校會不會幹涉呢?制度是否允許呢?大家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錢塞進口袋裡,臉上卻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咱們漢華公司的產品,要形成一個梯次。風扇是一個過時的產品,利潤會越來越薄,但應當還能夠給公司創造幾年的現金流。噴瀑式洗衣機是一個新興產品,我打算在今年的秋交會上推出,銷售目標初步定為30萬台,先掙回6000萬美元再說。未來兩年,噴爆式洗衣機會是咱們最主要的產品。」林振華這樣規劃道。
「那咱們的自行車呢?」郎友最關心的是這個問題。
林振華道:「自行車可以作為我們的下一代產品,這個產品在設計方面沒有太多的技巧,關鍵是解決工藝問趣。我的打算是運動型自行車的上市時間定在1985年春季,離現在還有近兩年的時間,老郎,你有沒有信心完成?」
郎冬道:「林經理,你放心吧,我願立軍令狀。」
就在林振華緊鑼密鼓地安排洗衣機生產的時候,漢華機械廠的領導們也在絞盡腦汁地琢磨著進軍家電行業。經過集體討論,大家決定把電冰箱作為漢華機械廠未來的主打產品。
像漢華機械廠這樣的中型機械企業,在當年面臨著極大的尷尬。漢華機械廠的前身只是一家化工設備配件企業,規模不大。在全國上下大搞『備戰備荒』的年代裡,各地競相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產業格局,每個縣都在建設小化肥廠、小農機廠、小紡織廠等小型企業,恨不得連石油都要從自己腳底下抽出來。
這種自我配套的產業布局,據說是為了在遇到帝國主義全面入侵的時候,家自為守,人自為戰,每一個縣都能夠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敵後抗戰根據地。也不知道當年的各級領導是不是看多了穿越小說,居然會幻想在現代條件下建設起以縣為單位的完全獨立的工業體系。
小化肥廠、小磷肥廠、小農藥廠的遍地開花,造就了漢華機械廠等一系列中型機械企業的輝煌。在那此年代裡,漢華廠的業務是不用發愁的,光是為全省百十個縣的化肥廠提供設備,就足夠漢華廠忙得四腳朝天。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逐漸淘汰落後產能。以化肥工業為例,國家開始限制小型化肥廠的發展,從國外弓進了若干套大化肥設備,取代傳統的化肥生產。化肥的產能大幅度提高,而化肥設備的需求量卻在銳減。
在這種情況下,漢華機械廠等一系列企業的生存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漢華機械廠去年拿下了貴西化髒廠的一套大化肥設備,賺了個盆滿缽滿。但今年以來,一直沒有新的訂單,車間裡已經處於半停工的狀態了。
廠領導找到各地的同行們打聽了一圈,發現處於困境中的企業並不只有漢華廠一家,便意識到情況不妙,再不趕緊轉產,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時下,最賺錢的莫過於輕工產品,所以漢華機械廠決定,要上馬搞冰箱。
朱鐵軍給林振華打了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