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藉田親耕
更新:06-11 14:54 作者:飽吹餓唱 分類:都市小說
崇禎元年二月十五,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日。從這個節氣開始,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開始進入忙碌的春耕,故民間素有「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的說法。這一天又正巧是亥日,按照老黃曆上的說法,二月逢亥日為大吉日,謂之天喜,宜祭祀、上冊、上表章、入學、出行、上官赴任。
就在這一天,京師舉行了盛大的皇帝藉田親耕禮。對於京師百姓來說,這自是難得一見的盛景。故而這天萬人空巷,天剛剛發亮,外城的南中軸線正陽門大街兩側已經擠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當今聖上和后妃們的風采。當然,街道上早有荷槍實彈的正陽門兵馬司官軍維持秩序,誰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到了辰時正刻,正陽門中門大開,負責守備內外城南城牆的朱雀營官軍在前面開路,緊跟著的是皇帝在紫禁城中的親衛騰驤右衛,再後面是步行的文武百官,接下來的便是皇帝和后妃的鑾駕了。
「萬歲爺來啦!」
圍觀的人群一陣騷動,緊接著便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崇禎皇帝朱由檢頭戴金二龍戲珠翼善冠,身著極其華美的十二團龍十二章袞服,端坐於鑾駕上,接受百姓的參拜。其實他對這一套並不感冒,但叛亂持續數月,他需要用這樣的形式提振民心士氣。
從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的激動和含著淚花的笑容,朱由檢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的忠心和愛戴確實是發自肺腑的。對此朱由檢既十分感動,又有些愧疚,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以至於天下仍不太平,百姓們仍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苦難,甚至是犧牲。
一路上朱由檢向百姓頻頻招手致意,百姓則用陣陣歡呼回應。雖然官紳階層對這位年輕的皇帝爭議很大,甚至總有人拿他和荒唐的正德皇帝作對比,但在老百姓看來,這個萬歲爺親民,接地氣,總能為百姓打算,登基一年來推出無數善政,就算是評書里的唐宗宋祖,也讓當今萬歲比下去了。誰要是連這樣的好皇帝都不擁戴,那不是腦子有病,就是別有用心。
盛大的出行隊伍過了天橋不遠向西一拐,便抵達先農壇。這先農壇又名山川壇,建於永樂年間,與東邊的天壇遙相呼應,是專供皇家祭祀先農諸神的場所。
朱由檢下了鑾駕,與皇后蕊兒、德妃包玉憐、令妃戚美鳳、驪妃朱存棋、圓妃陳圓圓一起進入外壇,先至齋宮歇腳,然後到俱服殿換上祭禮服。所謂的祭禮服,其實就是農人勞作時慣常穿著的粗布衣服,皇帝和后妃穿上這套衣服,表示不忘農耕為立國之本。
隨著禮部尚書文震孟高呼「吉時已到,祭禮開始「,以崇禎皇帝為首,眾人鄭重其事地進入先農壇的正殿太歲殿,祭拜太歲及春夏秋冬四神。
這太歲正名為太歲星君,乃是道教神祗之一。道教的《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在古代星相學中,太歲星與歲星(木星)對應而反向運行,太歲星到了哪個區域,哪個區域的地下就會生出「太歲」,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星君,降下災禍,故有「太歲頭上動土」之說。簡單地說,太歲星君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凶禍福,故而必須每年祭拜。
朱由檢當然不信這一套,但既然這個時代的百姓都信,他這個皇帝也要做做樣子。老百姓看見皇帝如此虔誠敬神,就會認為老天一定會保佑這一年風調雨順,干起農活來也就更有勁頭。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簡單而有效。在科學尚不普及的情況下,權且為之,倒也不無好處。
出了太歲殿,眾人又依次到先農壇、天神壇、地祗壇致祭,這一圈下來,足足用去了半個多時辰。最後來到觀耕台,祭祀大禮的重頭戲:親耕禮,終於要開始了。
所謂親耕禮,其實就是皇帝親自掄起鋤頭耕地。觀耕台前有一畝三分農田,皇帝躬耕、皇后扶犁,當然只是做做樣子。然後就登上觀耕台,觀看文武百官耕作。這些官員們平時養尊處優,細皮嫩肉的,別說真讓他們甩開膀子干,有人連鋤頭都舉不起來,簡直是醜態百出。
朱由檢心想自己的農業革命要指望著這幫人來,無疑是滑天下之大稽。於是喚過文震孟,趕緊結束了這場不倫不類的鬧劇。至於這田地里的莊稼,平時自會有人打理,到了收穫季節,還要將穀物收入神倉,算是皇帝自家的糧食。民間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