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崇禎皇帝回宮的時候,成就值又已經滿滿的了。遠程定點加人,而後這些事先經過培養的西方錦衣衛密探,便用各種身份混進歐洲各國去了。
如此雙管齊下,歐洲那邊的一舉一動,便通過聊天群匯總起來了。
歐洲各國之間,涉及的國家越多,聯盟就越難成立。哪怕各國國王親自會商,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比如,各國出兵多少,統領是誰?戰事該怎麼打?戰後該怎麼瓜分明國的領土?等等這些,都要在會盟之前談妥。
崇禎皇帝這邊,等啊等,一直等到六七月份,歐洲各國還沒有談妥,便失去了耐心,當即下旨給前方的臣子,讓他們幫歐洲各國下定決心。
於是,李定國又帶著騎軍開始輪番出擊,他的閃電戰,讓北歐各國堅城之外的貴族都遭了殃。特別是這一次的明國騎軍,竟然還能隨軍帶大炮,那種瑞典軍中有的可拆卸的大炮,這讓各地的歐洲貴族紛紛咒罵瑞典那邊。
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明國騎軍可是沒有帶炮的,如今有了類似瑞典那邊的大炮,對於不是堅城的那種,明軍打起來就很輕鬆了。要說不是瑞典的鍋,沒人會信!
一時之間,波蘭,瑞典,克里木汗國,甚至還有神聖羅馬帝國,全都在李定國旋風般地騎軍兵鋒覆蓋之下。在這些地方,低層百姓紛紛盼著明軍,而那些貴族則都祈禱明軍不要去。
到了後來,甚至有地方的城鎮,明軍一到城外,就有低層百姓在城裡發生暴亂,主動打開城門迎接明軍的事情出現。一開始,這種情況很少,可到了後來,就慢慢地多起來了,並且有愈演愈烈地趨勢。
這種情況的出現,讓歐洲各國的貴族都感到了恐慌。他們明白,嚴令禁止都沒用,因為明軍是要繳獲他們的財產,然後分一部分給那些賤民,這不是嚴令就能禁止了的。
另外一邊,閔洪學這邊,也派人向波斯發出通牒,勒令交出大明欽犯奧朗則布,否則,窩藏欽犯,便是同犯,大明必討之!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的話,波斯帝國的薩菲肯定怕了,不敢收留奧朗則布。但是,奧斯曼帝國那邊,立刻派人告訴薩菲,如果他敢交出奧朗則布,那奧斯曼帝國必定要視波斯和明國是一夥的,就會受到懲罰。
還不止如此,波斯帝國這邊,自然也聽說了歐洲各國都在商量,要聯合起來打明國的事情。雖然大明是強大,可在薩菲看來,奧斯曼帝國也很強大啊,還有,歐洲各國也非常厲害,那麼多國家聯合起來要打明國的話,那明國肯定要輸。
為此,薩菲做出的決定,就是不交出奧朗則布,並要求加入盟軍,強烈要求盟軍儘快進攻明國。這麼一來,反明聯盟中,就又多了一個國家了。
這兩個方面的消息一刺激,特別是李定國那邊萬餘騎軍如同無人之境一般地作戰,還有各國貴族所認為的賤民歡迎明軍的舉動,最終讓各國貴族不得不互相妥協了。他們明白,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賤民會被這紅色海洋說波及。到時候,紅色海洋所過之處,他們不但要抵抗之,還要防備內部生變,那樣對他們來說,太危險了。
於是,在十月份的時候,各國國王最終達成了一致,決定各國之間在打敗明國之前,永久停戰;各國都要派出精銳部隊,不得藏私;各國互相之間也是了解,互相點名,最終形成派出軍隊的數量和部署等等。至於打敗明國之後如何瓜分之,他們決定可以放到後面再討論,原則上是哪個國家在打敗明國的過程中,出力多的國家獲得的利益多。
如此的結果,最終由歐洲各國組成的軍隊,達到了真正的百萬之眾。分兩路,一路進攻薩馬拉堡,也就是明軍所謂的明威堡,從北線一直往大明那邊推進。另外一路,則以奧斯曼帝國軍隊為主力,攻打莫臥兒帝國所在,在南邊一直往東推進。兩路並進,看明軍怎麼應付。
為了防止明軍繼續擁他們的艦隊運兵突襲後路的做法,各國也要組成聯合艦隊,從海路推進掩護陸上的主力部隊。於是,這個聯盟形成之後,還要準備物資,然後各國六百來艘風帆戰艦組成的船隊,還要繞過非洲的好望角,到達波斯帝國境內後,陸上的主力部隊才能發起攻擊。
而所有的這些準備,都還要時間,預定作戰時間,便定在了來年。
當這個盟軍一形成的時候,所有歐
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