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有把槍 第二百零六章 北伐
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www.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安西將軍李定國出發前往陝西平定李闖叛亂十日之後,也就是崇禎十八年十月初十,大明皇帝朱由檢在山東登州率眾誓師,宣布將親率二十萬大軍北伐,直指建奴,此次定將徹底消滅建奴,收復遼東。
為配合這次行動,屆時大明海軍也將出動十二艘戰艦,其中以中興號為旗艦,組成聯合艦隊,運送兩千五百名輔兵,登陸遼西南,對已經投降建奴的吳三桂形成威懾。
這裡的二十萬隻是文學修飾手法,類似的手法在中國古代史書中屢見不鮮,如《史記》記載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如漢末曹孟德,在他統一北方,舉兵南下前夕,給東吳孫權寫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氂南指,劉粽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回獵於吳。」
曹操口中的八十萬當然是扯淡,當時曹氏實際控制的軍隊加起來不過二十萬。
與朱由檢相比,曹孟德以一當四可謂小巫見大巫,朱由檢掌握兵力不過區區三萬,其中包括一萬中衛軍,一萬八千輔兵,以及兩千名訓練不久從未參與過實戰的大明海軍。這三萬多人竟然號稱二十萬,一個人恨不能當成六個人使用。
說起來崇禎皇帝對人海戰術並不感冒,之所以如此這般,主要是為了從氣勢上恫嚇建奴,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當然是最好了。
除此之外,京師翰林院幾位飽學之士還寫好了討奴檄文,檄文洋洋灑灑五六萬字,估計把這篇檄文讀完一遍至少需要半個時辰。
檄文辭藻不可謂不華麗,感情不可謂不充沛,文中引經據典,從西周初年開始,各種證據都顯示遼東自古以來為中華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
本朝視遼東各部為己出,皇恩浩蕩,屢加恩澤,而建奴,卻枉顧皇恩,恩將仇報,趁萬曆年間大明徵伐倭國之際,在遼東坐大,屠戮遼民,滅絕城郭······
朱由檢乃行伍出身,本不擅長古文,他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出口成章全知全能儼然已文抄公。所以在接到討奴檄文後,他粗略翻了翻,發現想要將檄文讀完,不僅耗費腦力,還是個體力活,出於對翰林院大學士們的尊重,崇禎皇帝沒有對這篇檄文進行任何修改。
「分發各地,讓大明百姓好好看看,看看建奴在遼東的滔天罪行!讓他們看看朕該不該食用韃子血肉?!」
崇禎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沖龍煞西,宜遠征,婚嫁。
朱由檢派遣中衛軍斥候先行北上,斥候將穿越北直隸,由山西入蒙古,為大軍主力提供情報支持。
此時京師至山西沿途上千里,皆在明軍控制之下,早在七月底,崇禎皇帝便下令各州縣為大軍籌備糧草,依照每縣土地多寡肥瘠,各地承擔糧草數量各有不同。此次糧草募集,採取的是購買制,朝廷以稍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糧草,因此北直隸各地商戶地主頗為歡迎。
崇禎十月三十日,崇禎皇帝率中衛軍主力北上,沿斥候偵探路線,長驅直入,直逼蒙古察哈爾部。
明天啟四年,清天命九年,皇太極西征蒙古,攻滅不遠歸附清國的察哈爾部,以此為契機,蒙古科爾沁部於天啟年間投靠建奴,後來,蒙古各部陸續投降清國。
崇禎末年清軍屢次南下,皆勒令蒙古各部為其提供糧草戰馬,後來更是要求其直接派兵。
與朝鮮相比,一盤散沙的蒙古部族受建奴控制更緊,受其奴役也更深。
有清一代,清國對蒙古各部控制極為有效,從努爾哈赤時代起,女真便與蒙古高層互有聯姻,關係可謂密切。
崇禎皇帝朝思暮想的大福晉孝莊皇后便是從蒙古科爾沁部嫁給遼東,成為清國皇后的。
除了聯姻和親,還有推廣佛教,收買王公等手段,其中最有名的,當數臭名昭著的減丁政策。
清國統制下的蒙古各部可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崇禎皇帝這次北伐要做的,便是將這些可憐的蒙古人從我大清統制中解救出來。
當然,蒙古各部統轄區域實在太過廣闊,東西貫通長達數千里,朱由檢當然不會將這八百人分散到數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