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五年 第381章 虎大威
更新:11-06 23:53 作者:韭菜東南生 分類:軍事小說
楊嗣昌死後,洪承疇又折在松山,孫傳庭剛剛出獄,威望不足,天下再沒有任何文臣能節制他左良玉。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但沒想到,東宮太子居然代天出征。
這一來,左良玉心中不免有點打鼓。
太子雖然年幼,但代表的是國本,又是未來的皇帝,如果想像糊弄督撫文臣一樣的糊弄皇太子,怕是不可能的。
雖然跋扈,雖然對各個督撫的命令陰奉陽違,但左良玉心中的界限還是很清楚的,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他始終都有一桿秤。太子和文臣不一樣,他不能再用對付文官的那一套去對付太子。
如果太子執意令他在開封死戰,他該怎麼辦呢?
轉念又一想,太子不過就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雖然有很多的傳言,說太子在殿上舌戰群臣,推出了治國四策,又撫軍京營,將京營練成了一支強兵,不過左良玉始終有懷疑,即便是馬進忠從京師發來密信,告知他京營訓練有素,有強兵氣象,太子殿下少年英才,才具非同一般時,他依然不能完全相信。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有什麼太超群的能力?就算有,也是有人在幕後指點。
朝堂政事能指點,但軍事上面的事情,可不是京師的那群文官所能指點的。
這麼多年的閱歷,剿匪形勢複雜,就不信糊弄不了一個少年。
唯一的難點,隨太子出征的兵部侍郎吳甡可能會是一個麻煩。
但再麻煩,也麻煩不過楊嗣昌。
左良玉已然下定了決心,在沒有勝機的情況下,哪怕是太子下達死令,他也不會將所有的本錢都投進去。實在不行,就用一場小敗裹挾著太子逃走。雖然敗了,但他有護駕之功,朝廷應該不會太過責罰他。
主意打定,左良玉就氣定神閒的在汝寧等待。但今早傳來的魚台縣大捷的消息卻讓他猶豫了起來,他隱隱覺得,他對太子的判斷可能有誤。郝搖旗雖然不是闖營中的絕對主力,但卻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官軍幾次圍剿,都不能將其殲滅,太子的京營一出手,就將其殲滅在魚台城下,雖然有四路合圍,內線作戰的優勢,但若非有一定的戰力,也是不能將郝搖旗的八千騎兵全部殲滅的,由此可知,在太子撫軍之後,京營戰力大幅提高,不是空穴來空的流言,而是確有其事。馬進忠在信中所說也都是事實。
繼而推斷,太子並不是一個黃口少年,而是有相當的練軍治軍的水平。
這一來,左良玉不免忐忑起來。
如果太子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光杆司令,如果京營還是像過去那樣糜爛不堪、不經一戰,開封之戰需要倚仗他左良玉的情況下,他不但說話硬氣,在戰局不利之時,他完全可以實施「小敗裹挾太子逃走」的策略。但魚台縣之戰證明京營有相當的戰力,如果太子到時帶著京營死戰,他能帶兵逃走嗎?
肯定不行。
太子不是督撫,是國本,如果失了太子,崇禎帝涵養再好也不會容他了。
一時,左良玉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今日迎接田守信,左良玉本不想來的,一個宦官,還不值得他平賊將軍親自迎接,但賬下幕僚苦勸,說田守信代表是的太子,太子是國本,未來的皇帝,不出意外的話,田守信會是將來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得罪田守信,不給田守信面子,都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再者,太子殿下對將軍的態度不明,從田守信那裡或許能探聽到一點什麼。
左良玉想想也有道理,於是這才屈尊前來。
因為有心事,所以在眾人稱頌太子的功績時,左良玉表現的最為冷淡,他只淡淡說了一句:「太子英明神武,實是我大明的福氣啊。」除此,再不多言。
相比於左良玉的矜持,保定總兵虎大威卻是毫不吝嗇他對太子的讚譽之情,在武將群中,他大聲的評論著魚台縣之戰,就好像他本人在現場一樣。原因並不只是因為太子殿下是國本,更不只是為了拍馬屁,而是因為一個月前,他意外接收到了六百具來自京師的甲冑。和以往的甲冑不同,這一批甲冑不但質量上乘,而且還加了脖甲,工藝更精,防護力更好,明顯和工部生產的普通甲冑不同,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一批甲冑出自內廷兵杖局盔甲廠,是太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