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閣老 第一百五十五章 他山之石
更新:09-14 11:48 作者:三戒大師 分類:軍事小說
六十二里長的河堤,再加上每隔一里的格堤,每日所需的石料是極其恐怖的。
好在西山以石灰岩為主,開採難度很小。用傳統的火燒水激法就可以大量獲取石料。
為了能保證石料供應,縣裡又派出一萬壯丁到西山,幫著江南公司僱傭的七八千流民一起採石。
一萬七八千人起早貪黑一天,足足能開出將近二十萬石的石頭,足以供應崑山修堤之用了。
如何將這麼多石頭運到大堤上?反而成了限制工程進度的瓶頸。
僅靠縣裡、伍記和劉員外等人支援的幾十條大船,是遠遠不夠的。
好在崑山是水鄉,幾乎一半人家都有船,還可以靠數量來湊。
縣裡一發布徵調民船運石的布告後,老百姓便踴躍報名,一天時間足足有六千多條船應徵。
負責組織運輸的熊典史又進行了篩選,剔除了一料以下的船隻,最後只徵用了一半的船。
『料』是本朝用來衡量船隻容積的單位,大約等於六百六十六斤的排水量。
一料以下的基本上就是舢板小船了,運不了多少石頭,空耗人力而已。不如將人手集中起來,合操大點兒的船來的經濟。
男人們都去干力氣活,搖船運石這種事只能交由婦孺和老人了。
雖然去程是空船,回程是順流,不需要太多的力氣。但這來回將近三百里的水路,需要差不多兩天時間,也堪稱一場艱巨的旅程了。
熊典史將三千條大大小小的船分成兩班,單日出一班,雙日出一班,這樣能減輕西山和堤上裝貨卸貨的壓力,緩解江面擁堵,效率反而更高。
李華家的這條船,是梁氏的陪嫁,大小正好一料。
她不願意讓旁人操自己的船,就帶著米娃一起出船。
~~
朝陽初升,萬點金光灑在婁江上。
婁江自蘇州城婁門起,筆直向東穿崑山,至太倉入海。
打宋朝起,這條聯通蘇州最富裕的兩座城市的運河,就舟楫繁忙、千帆競渡。
比鄰運河的玉山鎮也因河而興,成為崑山最繁華富裕的地方,就連縣城也從吳淞江畔遷了過來。
從縣城去蘇州乃至到太湖,走婁江要比從吳淞江省一半的時間。
不只是路程上省了五十里,還因為婁江水緩,吳淞水急,同樣逆水行舟,在婁江上要快許多。
所以崑山運石的船隊,自然要走婁江入太湖去西山了。返程時再從吳淞江順流而下,直到大堤旁。
在這條環形路線上周而復始,將西山的石頭源源不斷運回崑山。
米娃娘倆交替搖櫓,勉強沒有掉隊。晌午時才到了蘇州,又咬牙再接再厲,沿著西塘河一氣劃入了太湖。
把個半大小子累得,躺在船尾一動都不想動。
「歇著吃點東西吧。」梁氏操著櫓,接下來一路順流到西山,用不著再費力划船了。
米娃嗓子冒煙,翻身趴在甲板上,探頭就想捧一掬湖水喝。
卻被母親喝止。
「又忘了,不准喝生水!」梁氏將竹筒遞給了兒子,裡頭裝著早晨燒的開水。
「哦。」米娃應一聲,心裡嘟囔這麼幹淨的湖水,怎麼會有蟲子呢。
不過他懂事兒,不惹娘生氣,就靠坐在船艙里,就著涼白開,吃著早晨做的荷葉包飯。
運輸隊出發前一天,出船的人要到碼頭領紅頭簽,還有兩天的口糧。梁氏做成包飯,就是為了好帶飯。
娘倆一共帶了四個包飯,米娃一口氣吃了倆,意猶未盡的舔舔嘴唇,從餘下的兩個包飯上收回目光。
「娘,你吃飯,我搖櫓。」
梁氏便把櫓交給兒子,坐在甲板上,一邊揉著胳膊,一邊看著長長的船隊如一串珠鏈般灑在太湖上。
這讓她湧起前所未有的參與感,切實感覺到自己在為全縣的事業出一份力。
「米娃,說不定明年,咱們就不用逃難了。」
「娘,現在修的堤,只能管昆北呢。」米娃笑道。
「大老爺一個月就能修好北堤,還能不管咱們南邊?」梁氏卻信心十足道:「那天聽周嬸說,她有個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