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龍檔案 第207章 下落之謎
「至此,這象徵著領土統一與無上權利的九鼎,便再無下落......」大師一口氣講述了這許多。說罷,還煞有介事且是十分傷感的嘆了一口氣,搞得就跟他與這事兒有多大關係似的。
而眾人,也是聽得入木三分,畢竟這象徵至高權利與國土統一的九鼎傳說,是有區別那些五毛故事的。
「你是說......那九鼎自打2ooo多年前就已失蹤不見了?」葉秋思索了半天后突然問道。
「嗯......啊沒......錯兒......?」大師很不乾脆的答道,令人聽著十分的彆扭......
......
原來,由於年代的確是過於久遠,很多的真相已然被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而這九鼎究竟是何時不見的,倒是也難說的很。
前面說過,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派了一支軍隊去雒邑遷鼎。
可是,卻始終未能如願。
但有傳言稱,當時秦始皇也並非完全未得到那些神鼎。只不過,當時他得到的並非九鼎,而是八鼎!
據傳言稱,那前去取鼎的將士向秦始皇謊稱在半途起了大風,將其中一鼎刮到了泗水中。注意,僅僅是把其中一鼎刮到了泗水中。
秦始皇也不想一想,在雒邑遷鼎的將士怎麼會將鼎落到遠在數百里外的泗水中?而秦始皇竟在東巡泰山後折而南至徐州,真的派人在泗水中打撈,結果如同水中撈月。
而《史記》對於秦始皇所得的八鼎語焉亦不詳。
至於這八鼎是否大禹所鑄的鼎?大小輕重如何?又有什麼樣的紋飾?是方的還是圓的?......等等這些關鍵性的問題,《史記》中都不曾做出明確的描述......
......
而進入信史時代的《史記》對秦朝是否獲有九鼎的說法兒有三種記載:其一,《秦本紀》說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滅東周,「其器九鼎入秦」。也就是說,秦始皇當時的確如願以償的得到了那九鼎。
而唐張守節《正義》中則提到,「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這種兒說法兒與傳言中所說一致,說明那秦始皇僅得到了九鼎中的八鼎。
而據《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東巡泰山,折而南下,舉行了祭祀儀式,「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至於這種說法兒,有些模稜兩可,因為它沒說清楚那秦始皇在泗水究竟是在打撈那九鼎中的其中一鼎,還是在打撈九鼎的全部。
但據《封禪書》曰:禹鑄九鼎,「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秦滅周,周之九鼎入於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而這個記載則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秦朝所獲得的並非是九鼎,而是「周鼎」。
於是,這種種說法兒便令那九鼎之謎更為的撲朔迷離:秦獲得的周鼎是八個還是九個?究竟是一個周鼎入於泗水,還是陳列於宋社的九鼎全部沉於泗水?秦始皇派人打撈的是『周鼎』還是『商鼎』或者是『大禹鼎』?秦朝所得的八鼎又在何處.......等等這些問題,如今都已很難做答......
......
而這關於九鼎的傳說裡面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便是——大禹或夏啟是否鑄造過九鼎?!
關於這個問題,至今尚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意見認為:從目前考古獲得的時間相當於夏代的青銅器均為小件器皿,而且鑄造工藝較粗劣,故夏初不可能鑄造若大的九鼎,史書所記乃是傳說,是商周統治者的偽托之辭。
另一種意見認為:雖然時間相當於夏代的二里頭文化、東下馮等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不足以證明夏初有能力鑄造大鼎,但是這些青銅器並非那個時代的全部。大禹夏啟當掌握了當時最高級的鑄造技術時,仍有可能鑄造大鼎!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意見:第一,即使大禹或夏啟鑄造成九個大鼎,可是由於它們是夏王朝權力的象徵,於是商代得到後就把它們熔毀,添加一些新材料後鑄成商鼎。
所以,周武王所遷的則有可能便是商鼎。但他也有可能仿效前朝,將這些鼎熔毀後鑄造成周鼎。
此說的依據便來自於成語「革故鼎新」!
《周易·雜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