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宰相 八百一十六章 結算貨幣
更新:09-17 08:23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蔡延慶騎著馬憂心忡忡地前往熙州的路上。暮
他之前巡視河州得知他派去刺探洮州五名親善宋朝的蕃部首領被鬼章部首領邊廝波結找了個由頭給殺了。這五名首領的屍骨如今正被倒吊在一公城的城頭上。
這邊廝波結不僅有能力也有野心,而且殘忍年輕。此人比他的祖父鬼章更狡猾,更危險,遲早會成為宋朝的大患。同時董氈的另一大將雞冷朴亦率部族南下遷至積石山南面,似與邊廝波接有聯手之勢。
蔡延慶得知此事後,曾書信給章越,可是對方似乎並未太過重視。
這一次章越讓自己至熙州言有要事相商,蔡延慶覺得自己必須將此事與章越好好提一提。
以往從河州至熙州的路途上不時有蕃部出入伏擊宋軍或是商隊糧隊,而蔡延慶又是率著百餘騎冒雨趕夜路,沿途但見馬燈搖晃不定照得四周明暗不定,馬蹄在泥濘的道路一入一出。馬背上的顛簸令蔡延慶心情起伏,一直在看到沐浴在風雨之中的熙州城後方才稍稍放下了心。
蔡延慶抵達了熙州城後便在城內佛寺中歇宿了一晚,轉運使巡視各州時沒有固定的住處,有時候住驛館,有時候住在寺廟,有時候則由地方官紳接待住在家中。
次日一早蔡延慶便來至經略府中。暮
章越,李憲,蔡延慶三人用了早飯。章越與蔡延慶說了些一會要他支持話,蔡延慶心領神會。
隨後至廳中議事,蔡延慶掃了一眼,但見是王厚,种師道,張守約,沈括四人。
除了身在會州的苗授,高遵裕,熙河路的統兵大將都這裡。
蔡延慶見此陣仗沒有貿然提邊廝波結的事。
卻聽章越說了幾個詞,蔡延慶問道:「順差?逆差?」
蔡延慶聽著章越提及這詞彙時不由一懵,饒是他讀書破萬卷,也從未曾聽過逆差順差之句。
章越道:「更確切地說是貿易順差與貿易逆差,還有一個詞是鹽鈔儲備。」暮
蔡延慶自負自己博聞多識也是未曾聽過這些,三個詞哪個他都不知道,活生生地給整懵了。
章越解釋道:「何為順差,說白了是蕃人買我的貨買多,我們買蕃人買的貨少,對於朝廷而言這便是順差。」
章越直接隱去了價格,免得幾個武將聽不懂。
即便如此王厚等人還是一臉漿糊,至於李憲也是不懂。王厚還算是讀過書,种師道也是當過文官,可憐張守約一把年紀了,只能坐在完全在聽天書。
倒是蔡延慶有些明白了道:「順差對我們朝廷是利大於弊吧!」
沒錯,宋朝以往對付西夏與契丹的策略都是關閉榷場,停止貿易,使對方貿易成本高昂,達到動搖少數民族政權的目的。
順差就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貨少錢多,造成民間物價飛漲。暮
逆差也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貨多錢少,那就會導致物價奇低。
章越道:「諸位都知道朝廷一直在錢荒。為什麼產生了錢荒?」
「有人都說是因夏國斷了絲綢之路後,失去了貿易的收入。但這只是一個源頭。」
這麼多年宋朝的經濟一直都在增加,經濟增長中生產的貨物就越來越多,但錢的增長跟不上經濟的增長,就會產生錢荒。」
宋朝每年鑄造的銅錢只有一百八十萬貫,這遠遠跟不上宋朝的gdp增長。
宋朝不缺銅,但若將銅作為貨幣,就顯得非常稀少了。官府一直鑄鐵錢代替銅錢,但是老百姓們不買帳。所以民間經常會熔了銅器來鑄私錢的現象,最後導致宋朝禁止民間熔銅鑄錢。
宋朝為什麼會開海禁,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當初范祥造鹽鈔也是緩解西北缺乏大鐵錢的緣故,這是以鈔權錢的思維。暮
鹽鈔可以略微緩解,宋朝的錢荒,說到底還是治標不治本。
薛向從陝西轉運使任三司使後將鹽鈔的鑄幣權,從地方攬至中樞。
在另一個時空歷史上因為熙河開邊之故,陝西鹽池每年所出鹽平均為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席,而朝廷平均每年印鹽鈔為一百七十七萬席,平均多出五十九萬席。
按照一席五貫五百錢的官售價就是三百多萬貫。
不過多出的鹽鈔,朝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