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暴君李世民 第四十七章按錯地方了
前往煙霞鎮的路上,左右護法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穿過小半個醴泉縣,李明達就開始給老李說著哪家的婆子喜歡她,常常給她一些零嘴。
還有哪家的布好,但是沒有綾羅綢緞。
李清是個小吃貨,只記得有兩家的飯食很不錯。
誰家的果脯更甜一些。
胭脂鋪子、首飾鋪子,筆墨紙硯等等作坊鋪子,雖然不能跟長安東西兩市相比。
可對於李明達、李清而言,這是她們重新認識世界的第一個有趣的窗口。
如今老李的到來,她們自然要如數家珍的跟老李「顯擺」、講解一番。
聽著左右護法的講解,再看看打量他車輦的李治,老李也是頗為欣慰。
仿佛一夜之間,眼前的兩女一子都長大了似的。
無論是醴泉縣還是煙霞鎮,與從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多了的幾口窯在大雪天也早已經停工。
甚至具體一點兒來說的話,自水泥燒制出來後,一切就都恢復了平靜。
這並非是刻意為之,而是冬至後,在天寒地凍之餘,幾乎所有的戶外勞動都會停下腳步。
時代的步伐也因此變的沉重、漫長。
水泥給了老李很大的驚喜,但誇讚的卻是沒怎麼來此吃風喝雪的閻立德、閻立本二人。
陳不同、周老實也在受讚賞之列。
而且老李大手一揮,極為大方就給了很多的賞賜。
這讓兩人在受寵若驚之餘,激動的是老淚縱橫。
如此皇恩顯然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至於真正吃了苦,牽頭做這件事情的李治,倒是沒有得到多少讚賞。
不過李治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還是醴泉、煙霞乃至周邊各個村落的百姓疾苦與福祉。
所以一來一回的路上,對於水泥,李治沒有什麼可跟老李說的。
倒是對於下雪時醴泉的百姓疾苦,以及有多少人受災、挨凍,買不起柴火、穿不起厚衣裳,甚至是親眼看到的賣兒賣女一事兒耿耿於懷。
這即是在老李面前告常和的狀,但也赤裸裸的指出了貞觀時代「醜陋」的一面。
即便老李明知道他說的是當下時代的事實,百姓的真實寫照。
但顯然也不願意聽,揮了揮手就遙望著不遠處的九嵕山寄託哀思。
李治提議反正也不遠,要不去看望看望母后?
李世民搖頭拒絕了。
如此蒼茫大地、大雪皚皚,風景似畫如夢。
老李顯然不想在這個時候,讓被覆蓋了厚厚積雪的九嵕山,受到哪怕一絲一毫的騷擾。
醴泉縣其實並不大,橫豎交叉的兩條主幹道,幾乎就是整個醴泉縣的中心。
至於再往外延伸、擴展出來的道路,雖然很寬闊,但人跡稀少。
兩側的房子也是稀稀拉拉,東一處西一處的,加上那些厚厚的積雪,看起來更像是荒郊野外。
回來時路過醴泉,禁衛軍、閻立德等官員都已經先被安排回驛館。
至於跑到煙霞鎮的常和,雖然確實看到了大唐皇帝的車輦。
但至始至終,都沒有在老李跟前露一面的機會。
迫不得已之下,也只好讓車夫駕著車,跟隨著車輦與其他人來到驛館,再次等候著奇蹟的降臨。
一些商鋪偶有客人進出,讓醴泉在雪日恢復了一些生機。
疾馳而過的馬車,避過積雪、撿著平地走路的行人,在雪後就如曠野中的一些小動物般,開始出來覓食,為生計著想。
經過十字路口的一個賣炭翁跟前,老李打算直接前往李治所說的那家茶館坐坐。
可經不住李明達、李清的善心大爆發。
於是大手一揮,花了比平日裡多兩成的銅錢,買走了所有的碳。
髒兮兮的賣炭翁千恩萬謝後,便推著車順著李治指明的方向,把木炭送往驛館內。
微服進入茶館的老李興致勃勃,像是也很喜歡這種普通百姓的生活,時不時跟旁邊的茶客寒暄上幾句。
看那行為舉止都是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