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110章 遊牧的傳統
?西亞的「政治玩家」,將會由過去的埃及、阿拉伯、教廷再加上蒙古人。《》 雖然他們都是「華夏帝國」的盟友,但趙伏波並不打算干涉他們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處於運河一側,被「華夏帝國」直接管理的運河區的埃及,將會是比較安全的地方。阿拉伯帝國,阿扎姆.突蘭沙蘇丹即便將來得到巴格達哈里發的地位,也不過是精神領袖而已,實際控制的地方並沒有那麼大。
到時蒙古人、教廷、阿拉伯人,就需要一個微妙的平穩局勢。和平對他們來說,就好比一個小頭立在桌上的雞蛋,隨時一點小小的問題,就將會立即打破。到時需要武器的各國,依然會傾向於「華夏帝國」。相信只要在軍火的數量、質量上進行稍稍的控制,哪一家也別想坐擁天下。而原則就是,哪一家想獨吞天下,就提前把它滅了換個領導人。
這就是巧妙的制衡,大約這個世界上說起玩這種手腕,沒有人是中國官僚的對手。「華夏帝國」雖然在國內的事務上,要求清晰、明了、公正和富有效率,但在對外的時候是以武力為基礎的制衡。而這就不能不玩些陰謀與手腕,不同的是以前官僚是對自己人玩手腕,現在他們是對外國人玩手腕。
目標不同,利益的歸屬不同。原本這些陰謀、手腕等等的手段,由國內官僚階層形成,最終影響了整個大宋的正常運轉。因為法律已經被官僚們完成了「私有化」的過程,做好人的代價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難,最終離心力的加劇,就會造成少少一點的侵略者,依然沒有辦法被打敗的結果。
那麼現在「華夏帝國」幾乎是以反「傳統文化」的趨勢在運行,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內的凝聚力提高,國外的鬥爭複雜化而且在重大利益區將會變得更加激烈。不過只要「華夏帝國」保持一天的科技領先,尤其是軍事裝備科技的領先,那麼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就會很容易占領世界上最多的資源。
因此在國際鬥爭之中,無所謂「要不要臉」,最重要的就是把國際的資源廉價拿來發展本國的科技與經濟。這就是最終目的,比那種對外爭奪利益的時候,只知道天天「抗議、抗議、嚴正抗議」,對內又實行高壓政策,盤剝自己百姓們的那是強的官僚們,那是強的太多了。
那麼在國際政治.鬥爭里,為了本民族、國家的利益如何去做,換個角度來說都不一定是錯的。除非誰把自己的視角放到「全人類的高度」上去,相信這種白痴在黑暗世紀的時代里可以說是絕對無僅有的。即便在幾百年之後的某個時代里,誰沒有把自己國家管理的如同天堂一樣,還硬要把視角放到「全人類高度」上去,那隻證明一件事,他是個偽君子而已。
而蒙古帝**隊外出劫掠,更是體現了這樣的一種手段。蒙古軍隊的最大特徵,就是他們的遊牧文明本色。即以戰養戰的本領,比起其他農耕文明要強一些。農業雖然相對於牧業的生產能力要高,但他們不得不依附土地而生存。遊牧民族幾乎完全不牽扯這樣的事情,而且劫掠而來的東西對他們來說,能夠維持國家的運轉好久,一直到這種財富被完全消耗掉,要麼重回貧困,要麼繼續掠奪。
當時的匈奴之王阿提拉的軍隊恰是如此,而且當時他對付的是羅馬的步兵方陣,而馬蹬這種被稱為「中國靴子」的東西,的確是據今1500年左右中國北方的鮮卑族發明的。
但輕騎兵的長期掠奪,讓農耕文明的帝國不堪忍受。然後出動大軍圍剿看似危險不大,但來去如風的輕騎兵。隨後又被輕騎兵拉著鼻子走,最終因為後援不繼以及力量消耗過多而失敗。似乎當年羅馬帝**隊的歷史版本,在蒙古人與大宋的以步兵為主的軍隊之間重演,也在阿拉伯帝國以及附近的地方反覆出現。
事實上這不過是遊牧民族作戰的一貫手段,只是用來對付「華夏帝國」,那不免就大錯而又特錯了。因為華夏帝國的城市別看沒有多數都沒有城牆,海島可以不論,因為蒙古人根本沒有本領打到華夏島去。就算在陸地上,華夏帝國的城市也不是蒙古人有資格來攻擊的。
就算是不用炮火阻攔,就算是讓他們進入到城市裡去,蒙古人依然沒有絲毫的勝利可能。畢竟「華夏帝國」雖然軍隊數量不多,但公民有義務每個月抽出5天時間進行軍事訓練,而且「華夏帝國」是允許公民擁有武器的。最重要的是,現代的武器經過簡單的訓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