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884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
更新:11-09 06:44 作者:十月廿二 分類:玄幻小說
對於背靠背的雙面陣「機相掃」來說,120°視野和150°視野之間的區別或許還不會特別大。
畢竟只要稍微動一下盤子就行了。
但對於採用固定雙面陣,也就是平衡木或者T型天線的中小型預警機,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相當於把探測盲區縮小到了原來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預警機為了改變探測區域而被迫調整航線的可能性。
作為一名技術人員,王曉模發現有人對自己正在研究的領域很感興趣,自然是相當高興的,因此當即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你知道,所謂相控陣雷達,其實就是用移相器控制波束進行的電控掃描,取代過去用機械結構控制天線陣面轉動進行的機械掃描,所以才能獲得極高的目標刷新率。」
「不過,到這一步,仍然只是解決了目標刷新率的問題,相控陣雷達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探測能力,還需要具有足夠大的瞬時帶寬和掃描角度。」
「但這兩個屬性在同一部雷達上是相互矛盾的,雷達的指向偏差越大,可用的瞬時帶寬越小,一般來說,±45°,也就是90°指向範圍內,瞬時帶寬的影響不大,所以對於重量和體積都不敏感的艦載相控陣雷達,像是美國的宙斯盾,還有我們正在研製的海之星系統,都是採用4面陣,保證最理想的探測效果。」
「如果不採用任何寬角掃描技術,那麼當陣列法向波瓣寬度為2°,視野範圍達到±60°,也就是120°指向範圍時,允許的相對信號瞬時帶寬只有1%,而且天線物理尺寸越大,對相對信號瞬時帶寬的需求也越大,這對於高解析度探測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絕大多數投入使用的相控陣雷達,都會在各個收發通道採用實時延遲線來補償天線單元之間的空間路程差。」
「最理想的情況是,在相控陣天線的每一個單元上都使用延遲線,不過這對於上千個發射單元的相控陣雷達來說意味著憑空多了幾十公里的電纜,一方面是成本和體積不可接受,另一方面,這樣高密度的線纜之間也會產生非常強的干擾。」
「所以目前的通行做法是,將相控陣天線劃分為一系列的子陣,在子陣內部的單元繼續採用移相器,而在子陣之間使用實時延遲線。」
「不過對於大型相控陣天線來說,劃分子陣會導致視場內產生很多子陣級的柵瓣,造成天線副瓣升高,總之最後取捨出來的結果就是目前這種120°掃描角的單面天線,各方面性能都可以接受」
「」
畢竟是在雷達領域浸潤了大半輩子的資深院士,一番解釋深入淺出。
就連跟在旁邊的張洪飈都覺得自己聽懂了個七七八八。
至於常浩南
實際上,在王曉模剛講沒兩句話的時候,他就已經想起來,前段時間開研討會的時候,霍鵬華曾經提到過一個相同的名詞。
也是用一定長度的導線來彌補不同信號之間的相位差。
只不過最後
好吧,還沒到最後。
不過,至少目前是已經被光纖給取代了。
當然,在那個雷射加工設備裡面,換光纖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單純的減小信號延遲。
彌補信號相位差只是捎帶手的。
來都來了,乾脆一起換上。
但類似的思路似乎可以被引入到雷達上面——
這一次,不只是單純用光纖取代電纜。
而是採用可編程的光學延時單元結合微波光子移相器形成光波束形成網絡,完全實現由光電信號對天線陣元進行相位控制
常浩南的思考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一陣突如其來的寒風打斷了他的思緒。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浩南同志,你剛剛是想到什麼新的思路了?」
王曉模一臉關切地問道。
他倒是沒往雷達的具體技術層面去猜,畢竟常浩南雖然展示過信號處理方面的知識背景,但此前幾乎沒有插手過雷達本身的研發。
因此只是以為常浩南對於預警機的後續發展路線有了什麼新的想法。
「是有些靈感,不過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