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三國鼎立始與滅
更新:04-23 15:05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測試廣告1;;;;因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影響,許多讀者以為,三國的起始時間,應從董卓入主京城算起,理由是著名的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戰役,以及類似呂布、袁紹、曹操等梟雄人物,皆活躍於這個階段。一窩蟻 m.yiwoyi.com如果無視這段歷史的話,那麼羅貫中將"三國"兩字冠在"演義"之前,作為書名,顯然有失妥當。
;;;此詰不無道理,但有一點需要這些讀者注意:《三國演義》是部小說,而非史書,既然是小說,羅貫中將書名取為《三國演義》,亦屬情有可原。
;;;按照習慣,劃分改朝換代,往往以舊帝退出舞台、新帝登上舞台為分界線。因此,釐清三國的起始之脈,離不開這個關鍵節點。今天就圍繞曹魏、蜀漢、東吳何人稱帝、何人亡國這些個節點,作番梳理。
;;;開門見山,先將三國的具體時間曉示讀者一一所謂"三國",時間上,乃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那段歷史時期;對象上,則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劉備借得荊州,之後又攫益州,只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而非真正"三國"。
;;;"帝國帝國,無帝不國",如此而言,真正的三國,就應以曹魏的曹丕稱帝始,到東吳的孫皓卸帝止,即公元220年至280年,前後共60年時間。
;;;但歷史學者對三國時間段的劃分,存有兩種觀點:一是以"曹丕稱帝到蜀漢滅亡止",即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前後45年時間;二是以"曹丕稱帝到東吳滅亡止",即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前後60年時間。
;;;很是明顯,上述兩種觀點,對三國起始時間沒有異議,產生分歧的焦點,在於西晉的成立時間上:既然蜀漢政權沒了,"三足"失了"一足",也就不是三國了。故蜀漢的消亡,就是三國結束的標誌。唔,此說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問題在於,此時東吳尚在,這又作何解?顧此而失彼,應該也是不對的吧?尤其是對本文而言,奉行"抓住一點,不及其餘",顯然帶有"簡單問題複雜化"之嫌了,換句話說,本文將有可能成為一篇論文了。為免讀者暈乎,還是認同"三國起與始,共計60年"這個觀點吧。
;;;公元220年,曹操謝世,其子曹丕繼承王位。辦完曹操後事,曹丕手下一些見風使舵的文臣武將,揣摸出了曹丕覬覦漢獻帝劉協之位的意圖,便竭力唆使曹丕代漢。曹丕深知,身為"漢臣"的自己,明著取代劉協,顯有"忤逆「之嫌,天下可伐之。為避惹上"竊國篡權"罵名,他連續三次明里謝絕那些文臣武將們的"苦諫",暗裡卻給漢獻帝劉協頻頻施壓。劉協自然是個聰明人,在"保命"還是"保位"這道選擇題面前,他選了"保命"。為此,他下詔天下,禪讓帝位。
;;;既然漢獻帝劉協"自願「讓位,曹丕也就不再客氣。公元220年十月,曹丕稱帝,移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啟。基於曹丕是"仗勢"逼迫劉協"禪讓",因此史書上一直將"篡漢"兩字罩在曹丕頭上。;;;;因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影響,許多讀者以為,三國的起始時間,應從董卓入主京城算起,理由是著名的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戰役,以及類似呂布、袁紹、曹操等梟雄人物,皆活躍於這個階段。如果無視這段歷史的話,那麼羅貫中將"三國"兩字冠在"演義"之前,作為書名,顯然有失妥當。
;;;此詰不無道理,但有一點需要這些讀者注意:《三國演義》是部小說,而非史書,既然是小說,羅貫中將書名取為《三國演義》,亦屬情有可原。
;;;按照習慣,劃分改朝換代,往往以舊帝退出舞台、新帝登上舞台為分界線。因此,釐清三國的起始之脈,離不開這個關鍵節點。今天就圍繞曹魏、蜀漢、東吳何人稱帝、何人亡國這些個節點,作番梳理。
;;;開門見山,先將三國的具體時間曉示讀者一一所謂"三國",時間上,乃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那段歷史時期;對象上,則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劉備借得荊州,之後又攫益州,只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而非真正"三國"。
;;;"帝國帝國,無帝不國",如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