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 第五百一十五章進駐南京!
更新:05-25 17:41 作者:猛將如雲 分類:軍事小說
readx();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臨汾被劉宗敏輕鬆攻破的消息很快便飛越了太行山,到了華北平原上的小城林縣,通過駐守彰德府的南粵軍山東部隊,很快便傳到了廣州城中。
對於這件事,李守漢也是頗為不解甚至是有些驚訝。
臨汾,古稱平陽,系唐堯古都,俗稱臥牛城。「臥牛城」人們也習慣地稱做平陽城。不過,最早的平陽城,是在汾河以西,因地居平水之陽而得名,即現在的堯都區金殿一帶。今臨汾城,是由北魏所築的白馬城擴建而成。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是因為「魏刑白馬而築之」。原來鮮卑族有「遇重大事情要殺白馬歃血盟誓」的習俗。白馬城是以軍事城堡的面目出現的,它建在汾河東岸二級階地前沿,西、北兩面高出汾河河床二三十米,站在白馬城頭,望著腳下的汾河和對岸遠處的呂梁山,居高臨下的感覺很強。
景泰初年(公元1450年),再行修葺。其城周長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外包以磚;池深二丈五尺。城四邊各建一門,東門叫武定門,西門叫和義門,南門叫明德門,北門叫鎮朔門。城門外各建月城,俗稱瓮城。城門之上和城的四個角各建有木結構城樓和角樓。另建敵台八座,窩鋪九十七座。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又增築東關城,呈半圓形,周長一千二百六十四丈,高兩丈五,城上寬九尺。上設敵台八座,城開正門、小門共七座,但還是土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又重修。並增高三丈二尺,上寬一丈八尺,外包以磚,正門、小門、樓台皆增高廣。新添角樓四座,敵台增至十七座。門七,東曰「望曉」,西曰「望射」,南曰「望薰」。北曰「望關」,東南角門二,東北角門一。
臨汾,西面是汾河,東面、南面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居高臨下一覽無餘。城牆高達數十米,不但城牆高,而且厚。足可以令兩部卡車在城牆上並排行駛。號稱是從五代十國開始,多次大軍兵臨城下卻不得其門而入。人稱是攻不破的臥牛城。便是到了現代,閻老西的小同鄉徐向前元帥。統領華北部隊十萬大軍,歷時三月,挖掘了數條坑道,[email protected]??百餘米的缺口,大隊人馬衝進城內,解放軍的序列里從此有了臨汾旅這個番號。
但是,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劉宗敏是如何做到的?
但是從李華宇的軍情通報後面所附的文字當中,李守漢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炮隊集中,以密集的炮火轟擊城頭,雖然不曾打破城池。令步兵一擁而入,卻也是讓城內的官吏將領士紳們心驚肉跳。
他們可是都清楚,城外的大順軍還在被稱為流寇時期,就有使用大炮轟擊城池用以破城的成功先例。
崇禎八年。農民軍共數十萬人圍攻光州(今河南潢川),曾以大炮20門攻城,放兩炮就把城牆轟毀。二攻開封時,所用的火炮威力,「飛鐵熔鉛,四面如織。空中作響,如鴛鳥之凌勁風」。「大炮小銑晝夜擊打,城牆如篩,守憚者不敢露影,甫露首,輒中彈死。」此外還採用了傳統的「高臨法」以抬高炮兵發射平台和以炮兵的集中射擊進行火力準備。「伐柏作台,長十餘丈,廣五丈余,高可三丈,上容百人,置炮攻城。」「列大炮百餘枚齊燃擊城,城被炮擊傾頹如坂,步賊隨炮登城。「
李守漢微微閉上雙眼,想像一下,號稱********的臨汾城外,數十門重炮一字排開晝夜不停的轟擊城垣,又有數百門小炮轟擊城頭殺傷守軍,這樣的殺傷力破壞力如何姑且不說,帶給城內守軍精神上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清軍入關之後,便是倚仗著烏真超哈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