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 第四百二十章 北方!北方!(三)
更新:07-31 06:22 作者:猛將如雲 分類:軍事小說
孔有德的二千火銃手,按照多爾袞描述的南粵軍戰鬥隊形排成四列,肩上扛著火銃,緩步向前行進。不過,隊形頗為雜亂。隊列鬆散,不得不每行進數步便要停下來重新整理隊形。
不過,好在軍官在隊伍之中呼喝指揮,各部士兵只管死死的盯住了代表軍官和本隊的認旗行軍便是。隊形雖然混亂,但是基本建制和大體陣型卻還算圓滿完整。
在緩緩向前行進的四列橫隊的兩翼,各有數百騎兵擔任著策應護衛的任務,防止想像之中的明軍騎兵從兩翼突進衝擊火銃兵的隊伍。
&施效顰而已!」
臉上滿是笑容,但是心中多爾袞卻是給了孔有德這樣一個評價。
在入關回來之後,他和弟弟多鐸、哥哥阿濟格已經私下裡商議過了,無論如何要抓住一支至少數千人的火銃兵,為此,他悄悄的命人以牛錄、壯大為單位將那些包衣們開出城外演習伏虎開山陣型。
&樣的陣型,用來對付寧錦前線的明軍尚可,若是對付南粵軍,只怕被人一頓炮火便打得狼奔豸突!」
多爾袞在心中給了孔有德的部隊下了評語。
行走了數十步之後,火銃兵隊列來到了同樣排列成為四列的數千個草靶子五十步以外,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多爾袞在向黃太吉、孔有德介紹了南粵軍對戰時行至三十步才開火的戰術時,這至關重要的一個數據。被孔有德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間哪有那樣的軍隊,能夠頂著敵軍的炮火彈丸行至對方軍陣三十步以內才開火?!定是咱們這位十四王爺被南蠻打敗了,為自己找下台階!」
私下裡,孔有德同自己的義兄弟,同為毛文龍養子,當年號稱遼東三礦徒的尚可喜、耿仲明對多爾袞的說法不以為然。
而且,如今不論是明軍各部還是建奴八旗,對於火銃的應用都認為是應該在七十步上下,雖然建奴所造的火銃射程和殺傷力都較之明軍裝備的要強些,但是孔有德等人的意識依舊停留在至少在五十步上下才是上策的境界上。
&銃!開火!」
隊伍中的帶隊軍官們發出一連串的口令。早已裝填完畢的火銃被士兵們平舉在胸前。對準不遠處的數千個草靶子扣動了扳機。
震耳欲聾的銃聲響成一片。布列在不遠處的靶子被密集的彈丸打得東倒西歪,炙熱的彈丸穿過被秋風吹的干透了的麥草,頓時在草把上冒起了陣陣青煙,旋即一處處小火苗燃燒起來。越發的顯得這一陣火銃攢射威力無比。
&二列。上前!」
&三列。上前!」
密集的排銃聲不絕於耳,一列一列的火銃兵們上前,扣動扳機。將槍膛內的彈丸發射出去,彈丸把不遠處的草靶子變成燃燒的火炬。
這一幕看得濟爾哈朗、豪格等人心曠神怡卻又驚心不已。
&此一來,錦州等處的明軍便不再是我大清兵的對手了!只管用大炮轟開他們的隊形,然後便是數千火銃兵連環轟擊,之後趁其潰散之際,大隊騎兵衝上去便是!」
&好那日本王先行押運繳獲回了盛京,若是隨同他們兄弟二人一起南下,只怕我鑲藍旗也是和鑲紅旗一樣的下場!」
大炮轟,火槍打,然後騎兵沖,豪格的戰術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因為也有一個傢伙用了這樣的戰術,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
火器的使用在清軍並不稀罕,甚至火炮使用普遍,從著名的渾河血戰開始,清軍便注意到了火炮在攻打明軍陣地時的作用。歷史上到了松錦大戰時,明清雙方均使用大量紅夷大炮。僅松山一役,清軍就調運炮彈萬顆,紅夷炮四十門,火藥萬斤。而此次戰役後,更是繳獲松錦大戰後,屯兵錦州的清軍已經擁有紅夷大炮百門,而關外明軍火炮大多落人清人之手,只有駐守寧遠的吳三桂部,尚存十多門紅夷大炮。
明清火器形勢逆轉,時西洋傳教士湯若望驚呼:「彼之人壯馬潑,箭利弓強,既已勝我多矣,且近來火器又足與我相當,孰意我之奇技,悉為彼有。目前火器所貴西洋大銑,則敵不但有,而今且廣有之矣……」
在松山守將樊成功所發的塘報有著這樣的記載:「達賊多載炮火,將松山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兩日狠攻,勢甚危急,城中拾得打進炮子六百零一個,俱重十餘斤,目下南牆所裝紅夷炮四十位,以牛十二隻拉炮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