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113章 江州糧商
王宵獵把書信看完,交給一邊的陳與義。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道:「楊審來信,說鄂州麥價約二百文一斗。不過那裡天氣濕熱,產的麥子不如我們這裡好。只是幾個糧商一直壓價,想讓我們以四十文一斗賣給他們。」
陳與義讀罷了信。道:「這幾天襄陽市面上的麥價到了二十文一斗,已經過低了。如果不能把價錢抬上去,只怕豐收了農民也得不到多少利。」
王宵獵點了點頭:「城內糧商賣二十文,農民賣給糧商能有多少錢?十五文?十文?我們減免了稅賦,清除了豪強,最後農民沒有得利,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陳與義道:「天下又不是只有鄂州有糧商!不如告訴楊審,如果糧商還不願意,讓他到其他的地方看一看。兩浙麥價高漲,這樣賺錢的機會,不信沒有人做!」
王宵獵站起身,嘆了口氣:「實際上,很可能就是沒有人做。參議,你以為那三個糧商到襄陽來與我們做生意,只是他們三家?楊審信裡面說了,一個船商,一個鄂州的糧商,一個武昌的糧商,他們就是以鄂州為中心的糧商選出來的人。賣糧只能靠水運,不賣給鄂州的糧商,還能賣給誰?襄陽附近,水路又能到達的,只有江陵和岳州了。那裡糧價低,而且不缺糧。」
走到窗口,王宵獵看著窗外。
六月的天氣,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外面草木繁茂,鳴蟬叫個不停。府衙里養的兩三隻貓,懶懶洋洋地趴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這個時代實行的是行會制度,一州一縣,每個行業都有行會。平時官府利用行會,可以直接管理商業行為。比如開封府,市面上常見的貨物價格,都是官府每日與行會商定,沒有人敢於違反。這樣利於官府減少管理手續,節省人力物力。當然,對於經濟的害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但到了這個時候,行會容易讓商人組織起來,不是他們本州的官府很難對付。
想了又想,王宵獵道:「先不管楊審那邊怎麼做,襄陽、鄧州、唐州的糧食,我們必須以合適的價格收起來。不能在豐收之年,讓農民多收了糧,卻賺不到錢。」
陳與義道:「信陽軍的不收麼?」
王宵獵道:「信陽沒有水路,暫時沒有辦法。等我們有了錢,再讓張均收吧。」
陳與義點了點頭。此時沒有水路,千里運糧還有什麼錢賺?太平年月,陸運的價格,以百斤貨物來算,一百里路就要一百文錢。而水路逆流三十文,順流十文,相差太遠。現在不太平,各地價格不同,但總的趨勢沒有變。王宵獵能賣的糧,只有水路通達的襄陽、鄧州、唐州和光化軍。
王宵獵道:「賣糧總得有賣糧的衙門。以前各路有提舉常平,現在只好另想辦法。我一直想在各州建供銷社,正好借這件事,把供銷社先建起來再說。」
陳與義問道:「卑職聽說供銷社很久了,卻不知道具體怎麼做。一供一銷,自然知道幹什麼的,卻不知道具體條例。」
王宵獵笑著道:「說白了,就是這麼一個官營的社,收各地的土產,運到外地。許多東西在本地不值什麼錢,一到了外面,就價值百倍。以前靠商人,現在看來,商人靠不住啊。」
陳與義點了點頭:「原來如此!此事倒是大有可為!」
當然大有可為。此時的供銷社是依照此時慣例,規模更大的社,與後世的供銷社並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要服務農村地區。糧食作為戰略物資,實際不合適由供銷社管理。只是現在王宵獵只管幾州,別有糧食庫,商品糧就歸於供銷社下。
供銷社的作用對於農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在後世,各地的農副產品,主要由供銷社收購,市場一下子擴大到全國。農村地區的日常零售,也主要由供銷社來提供。對於許多農村中國人,以前買東西要去供銷社,在村里去代銷點。農村孩子拎著瓶子打醬油,很多就去代銷點。
不只是在中國,供銷社是一個國際化組織,很多國家都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幾乎是一個必要的組織。宋朝是會社經濟發達的年代,建立供銷社並不突兀。
從衙門裡出來,陳與義買了一條縮項鯿,割了一斤肉,又買了一壇酒,提著回家。昨天剛剛發了上月的俸祿,這幾天手裡有錢,慰勞自己一番。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