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61章 認識的不同
說到這裡,王宵獵把徐才的公文交給陳與義,讓他仔細觀看。樂筆趣 www.lebiqu.com自己則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前面的牡丹花。
周朝八百年,有太多的故事要講。但最重要的,王宵獵認為是《詩三百》。
《詩》為五經之首,諸經中的第一經。當然古文經學不這麼認為,他們把《周易》排在第一位,後人大部分也把《周易》排在第一位。他們解讀詩經,多是認這是一部詩歌總集,有很高的價值。特別是五四運動之後,更是認為《詩經》只有價值,地位並不高。
地位不高,《詩》也不會成為五經之一了。
五四運動的先哲們,其開創之功自然是很偉大的。但是後人常說民國多大師,這些大師,水份太大。尤其在人文社科領域,向西方學習沒有真正學會的,對內開創沒有開宗立派的。幾十年後,還把這些大師奉為圭臬的一些人,其思想真的太可憐了。幾十年時間,就什麼都沒學會。
在漢代,《詩》常被用來規諫用。這個用途,說明了《詩》真正的價值,政治的價值。
《詩經》分為風、雅、頌,這三個部分各有用途。雅、頌的部分,被後世的皇家基本繼承下來,雖然越到後邊味道越不對。只有風,沒有被繼承。
王宵獵認為風是朝廷認識百姓的風貌,更好的來理解天下的。但其實,當時採風的時候,統治者未必就是這樣想的。不管統治者是怎麼樣想的,風確實具有這樣的作用。
後來到了秦朝,三公只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樂府的地位大降低。到了漢武帝時期,地位上升,但最終成為了音樂舞蹈的附屬品。
王宵獵讓陳與義去做的,其實是繼承國風的傳統,用各種形式了解民間。只有了解了,才能治理好。
從君權天授、君權神授到後來議會權力的確立,可以看出來,是一個權力從天或者神轉到人民手中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有的國家比較徹底,有的國家則很不完全罷了。
只是國家權力轉到人民手中,是一部分人民,還是全權人民?是人民的整體,還是一個一個的個體?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國有各國的做法。
王宵獵的觀點,不是要把天砸碎,而是要把天從虛無縹緲實化為人民的整體。在這個基礎上,皇帝作為天的代表來治理人世。那麼作為政權,就必須要知道天的意志,也就是人民的意志。
陳與義把公文看完,放在桌子,沉默不語。
王宵獵道:「去非以為,應該要如何處理此事呢?」
陳與義欲言又止,見王宵獵堅持,道:「主簿行事雖然有悖於常情,但卻合乎為官之道。在道和情之間,是為官之理,著實難以拿捏。下官以為,還是應該鼓勵主簿,給其方便。」
王宵獵笑著點了點頭:「是啊,還是應該以鼓勵主簿為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為什麼?這就要從我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政權,要用什麼樣的官員說起了。我希望,在我們的治下,人民生活快樂幸福,不受欺壓。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不用勾心鬥腳,可以生活得簡單一點,單純一點。我希望所有的人民,辛勞可以致富,人不分三六九等。我希望這是一個快樂簡單的社會,人人都歡樂安康。」
陳與義笑道:「這樣的社會想想就好,實現恐怕很難。」
王宵獵靜靜地看著眼前的花,好長時間沒有說話。最後嘆了一口氣:「是啊,實現很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了。我們應該堅信,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經過努力我們是可以做好的。」
陳與義不語,微微搖了搖頭。
理想總是很美好的,但實現起來就難了。極少有人,掌權之後不希望自己治下太平安樂,只是做不到而已。當想不出辦法之後,甚至有人鼓吹愚民政策,鼓吹要分封貴族,鼓吹高壓統治。是他們不知道這樣不好嗎?當然不是。只是他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從歷史的垃圾堆里挑挑撿撿罷了。
王宵獵道:「手中掌握權力之後,首先是約束權力。太祖令後院造一薰籠,數日不至。召人一問,原來皇帝造一薰籠要經過多個部門,條貫繁瑣。招宰相趙忠獻公,對曰,此是自來條貫,不為陛下設,為陛下子孫設也。太祖大喜曰,此條貫極妙。為什麼?因為太祖怕子孫不肖,約束不住自己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