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225 好事多磨(下)
托洛茨基的情緒不是一般的激動,至少列寧是沒有見過這麼亢奮的托洛茨基。在導師大人的印象中,托洛茨基是一個比較善於控制情緒的人,哪怕是到了局勢相當險惡的時候,這個傢伙依然能夠保持冷靜。
而此時,托洛茨基的臉色是無比的猙獰,有一種要一口把史達林生吞活剝的意思。這麼失態的托洛茨基列寧還是第一次見到,立刻他老人家就不理解了,為什麼托洛茨基對外經貿委這麼的看重?沒道理啊!
是的,在列寧看來,托洛茨基的火氣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說不客氣一點兒,外經貿委的問題就是他列寧派內部的事務。你丫的托派份子跑來吆五喝六的是什麼意思?有點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吧?
托洛茨基是狗拿耗子嗎?肯定不是的,在老托看來,外經貿委和他搞的任用舊軍官、舊知識分子的策略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外經貿委完蛋了或者是跛腿了,他的那一套也會立刻受到攻擊和批判。
而這是托洛茨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當然,這樣的關系列寧也能夠想得到,不過他沒有托洛茨基那麼重視。在導師大人看來,這兩個政策確實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意義也沒有重大到需要特別重視的地步。
對於這兩項政策,列寧的態度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兔子,有他更好,沒它一樣的過年。因為重視的程度不夠,所以列寧才會搖擺才會舉棋不定。
不得不說。這一點上,列寧確實是犯了錯誤。至少是重視得不夠。那麼這因為他的政治眼光不如托洛茨基嗎?應該說,不是的。托洛茨基之所以重視,那也是有原因的。
其根本原因,還是托洛茨基和導師大人所處的位置和環境不同。列寧如今是大占優勢,在黨內幾乎是處於支配地位。這樣的環境下,導師大人更多的是想保持自己的優勢,在激進和穩妥之間,他會選擇後者。對於他來說。哪怕李曉峰想出來的辦法再好,也無法讓他再更進一步。
導師大人現在的情況是高處不勝寒,自然而然想得更多的是怎麼把自己的優勢堅持到底。所以對於一些風險大、高投入的計劃,他是持謹慎態度的。
而恰恰的,李曉峰此次提出來的建議,風險和爭議都相當的大,一波又一波前來反對的黨內元老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實話實說。如果提出這個建議的不是某仙人,哪怕是斯維爾德洛夫親自提這個建議,他恐怕一開始都會拒絕。
而很不湊巧的,提議的正好是某仙人。導師大人覺得前一段虧欠了某人不少,而這一回遷都又再次為整體的利益作出犧牲,於情於理也該照顧一二。
更湊巧的是。某仙人提出來的辦法還不耐,很有建設性以及確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一時間,導師大人頭腦發熱,就答應了下來。然後……然後托洛茨基又很配合的在中央委員會上提出任用舊軍官和舊知識分子的問題。
當時,導師大人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借著托洛茨基打前鋒,劈開一條道路的機會。順路的把李曉峰的問題一起解決了,豈不是很好!
事實也跟導師大人估計的差不多,在托洛茨基的大力配合下,以他們兩人的權威,再加上斯維爾德洛夫,誰能爭鋒?建議被通過了,然後煩惱的問題一下子就全冒出來了。
事後列寧冷靜下來想一想的時候,自個也是一身冷汗——當時我怎麼就那麼衝動呢?緊接著各路遊說的人馬又一起上陣,所以列寧才打了退堂鼓,既然推某人往上走的目的已經達成了,那麼採用更謹慎的態度似乎也不錯!
可以說,列寧散會之後的心路歷程是相當的複雜和曲折的,而托洛茨基就完全不一樣。這一半個月以來,他所面臨的壓力,所要面對的局面無比的艱難。跟布哈林拜拜了,心腹的小弟和手下也走的走散得散,一時間他就像風中的蠟燭,地位岌岌可危。
這個時候他肯定不可能求穩,因為求穩就等於是溫水煮青蛙,他將永無翻身的機會。作為一個有野心想要有所作為的人,托洛茨基下定了決心,他必須為自己主動創造機會,爭取儘快地打一個翻身仗!
所以,和列寧的保守比起來,托洛茨基是無比的主動,他迫切的想要創造機會,想要翻盤。為此,只要是機會他就不會放過。而今天,他覺得抓住了最好的機會,難得的,在這種關鍵的問題上,他跟列寧的意見很不容易的達成了一致。互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