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第230章:聯合世家
更新:10-30 02:13 作者:碧海思雲 分類:軍事小說
李淵雖然沒有招惹世家,卻也借鑑了楊侗的不少方法,比如說均田到戶就在上洛郡推廣了開來。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因為上洛郡曾經是吃人魔王朱粲的領土。朱粲上上下下都以吃人為樂,大軍所到之處以百姓為糧,致使上洛白骨於野,人口絕跡。
朱粲雖為李孝恭轟去了南陽一帶,但今之上洛郡卻沒人了,也因此,全郡土地都成了官田、官地。
在安置百姓於此之時,李淵少了諸多掣肘,可以說李淵對楊侗的許多政策完全抱以熱衷態度,因為這一系列政策,統治者都是最大的獲利者,所以楊侗的一些政策就算不能照搬,李淵也會跟兒子和麾下謀士探討,如何能用在李唐的疆域之中。
因為均田到戶、攤丁入畝稅少了世家大族那一層盤剝,不但令上洛郡走向了富足、豐滿了國庫,也引來不少蕭銑治下的百姓。
但李淵做得不徹底,不敢在關中推廣,使深受世家盤剝的百姓、世家大族奴僕、佃戶就近逃往楊侗治下的關中各郡。
李淵雖然不敢推廣在治下推廣義務教育,但《蒙學》傷的是世家大族,卻利於萬世皇權,他絕不禁止。
李淵眼中閃過一抹精光,苦笑道:「想必楊侗賺得盆滿缽溢了。」
在賺錢方面,楊侗實在厲害!
他開設的官辦供銷聯社,專門販賣糧食、油鹽、農具、布匹等生活必須品,從而抵制商人的惡意抬價,只要供銷社一直平價販賣,物價穩定,別人就鼓動不起百姓!也因為供銷聯社是官辦,百姓哪怕排著隊都願意去買,使得大量差價都落到楊侗口袋之中,這也為養官、養軍提供了大量資源。
李淵固然眼紅,卻就不敢辦,因為糧食、油鹽、農具、布匹生意都在關隴權貴手中,他不敢去搶關隴權貴這碗飯。
他一揚手中的《蒙學》,搖頭道:「這書全是宣紙做成,楊侗要推廣文教,卻是想當然了!等他成為窮光蛋,就會知道全治普及書籍是多麼的可笑。這書在隋朝賣價幾何?」
宣紙不遜色後世紙張,唯一的缺點就是做工繁雜,一張上好的宣紙需要經過浸泡、灰掩、蒸煮、漂白、製漿、水撈、加膠、貼洪等十八道工序,歷經一年方可製成。
故而宣紙極為昂貴,常人想都不敢想。就算是李淵,也捨不得浪費,平時用的都是硬黃紙書寫,只有到必要時候才會用上宣紙。
《蒙學》這一本書,雖說只有《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但附加釋義和一些教人向善、學習的小故事之後,也有幾萬字,百多張紙!包括印刷費用,裝訂費,那價格尋常百姓如何買的起,連書都買不起,試問百姓如何能夠讀書萬卷,如何能夠擁有豐富知識?
隋文帝為了消弱世家門閥優勢,廣推文教、開設科舉,他本意是讓天下貧寒百姓都能學到知識,以再科舉制度考取功名,從而打斷超級大豪門對文化層次以及中小官員的壟斷。
但因為文教不是一天兩天就都到效果的,科舉制反而讓世家大族獲得了更多的好處,也直接導致了英明神武隋文帝在晚年幹了件蠢事。下令廢學,將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全部拆了廢了,不允許百姓學習。之後楊廣雖然重新辦學,但因為紙張太過昂貴,書籍依舊是天價,效果也不盡人意。
劉文靜明白李淵的意思,說道:「這種紙面光滑、潔白如玉、任意摺疊的紙張並不是宣紙,價格和竹紙差不多。」
李淵眼睛大瞪,低呼道:「怎麼可能?」
在唐朝,除了宣紙以及一些名貴紙以外,再也沒有可以摺疊的紙張。流傳市面最廣的是竹紙、硬黃紙,竹紙流行小康之家,這種紙硬如餅乾,只能用於書寫,一折就斷,價格最低。
劉文靜說道:「據說造紙術、印刷術的技術在隋朝得到了重大突破!隋朝各地的供銷社都被書籍堆滿了,書籍厚薄不同,價格高低也不等,隋朝已經全部普及了,因此書籍才會銷往關中和其他地方!但最高的書籍也不過是兩貫錢,莫說世家大族,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買得起。據說在隋朝,價格最高的書籍也就兩百錢而已。兩者價格有十倍之差,是書商從中牟取了巨大的差價。」
「這卻為何?用意何在?」李淵皺眉不解,書籍在楊侗那邊普及開了,但在關中卻是壟斷性的,就算最貴的書籍價格翻到兩貫給書商,到這邊二十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