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八百七十五章:凡事皆有因
更新:11-02 14:36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劉邦做出使使節團的主官?」共尉皺著眉頭:「怎麼會選上他呢?」
不怪共尉難以理解,帝國外交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作為出使中亞列國的主官身上的責任將會無比重大,劉邦的存在感並不強,平時也沒有顯現出什麼才能來,突然間被委以重任實在出乎很多的人意料。
這裡是宮城內中央花園的某處涼亭,呂哲見一幫臣工大多醉醺醺並不想議政殿被酒氣沾滿,也就將中午的用餐地點臨時改了。
不是什麼大小朝會,算是閒聊之類的非飯局,有人也就問了一些事情,關於劉邦會作為出使中亞使節團主官的事情也就拿出來說,果然是有不少人難以理解。
宮城的中央花園只是一個統稱,占地範圍大概是四五頃地,裡面也並非是收羅著多少種類的花,純粹就是一個呂哲和眾多子嗣平時一塊散步的地方,除了名稱上顯得大氣磅礴之外,本質上就是一塊綠化的休閒場所,並無太多的稀奇。
一直是到有明一代之前,華夏族群有條件的家庭一直使用分餐制,也就是食物每人一份,碗碟之類的用餐皿具各自也有一份,用餐期間絕不會出現一人的筷子、湯匙伸到或者沾到另外一人的食物。從某些方面來講,分餐制是杜絕疾病傳染的有效方式,至於「古人」是不是因為要杜絕病菌傳染才堅持使用分餐制,這就誰也不是那麼明白了。
臨時被傳喚進入宮城的人不少,除開一些武將之外還有文臣,今次並不是傳統的賜宴,案幾擺放上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僅是按照習慣搬來案幾排成了面對面的兩排,然後呂哲的位置作為左右兩側的頭排中心點被擺在主位。
午餐事先被要求清淡,那就絕對會是清淡,基本上就是一些不油膩也不是重口味的食物。
依稀還記得呂哲穿越過來的時候,不管是再怎麼樣的達官貴人。食物總是水煮、水煮、再水煮,或是清蒸、清蒸、再清蒸的煮食方式,除開少量的膾和炙就再沒有其它。其實這是與煮食的工具有關,當時煮食基本是用凹狀物的陶罐或是銅器。沒有平底鍋也就沒有出現炒的手法,似乎也沒有人想到燉這麼一種烹飪方式,所以主流就是水煮或是清蒸,膾和炙那是南方楚人和東邊齊人的另類生吃法,像是趙地、魏地、韓地、秦地、燕地壓根就不接受膾和炙生吃。
水煮是個什麼水煮法?哪怕是經濟條件再好也就是食物上的不同。不然都是讓誰沸騰然後丟進食物,放上一點鹽,等待食物熟了也就算了,不管是肉、菜或是其它食材都是一般對待。
蒸,蒸的是什麼?不是什麼包子、饅頭之類,是蒸餅,除了餅之外就沒有其它什麼好蒸。
呂哲對族群的貢獻除了讓軍隊不斷四處開疆拓土之外,對於飲食上也有著難以想像的促進,平底鍋和炒菜手法就是出自他的提示……
很多時候一種新手法的出現就會帶動潮流,然後由無數人去進行完善。吃貨民族對於美食的喜愛似乎是隨著平底鍋的出現被加強了,連食材佐料上的也進行了連續的增加。
一群人圍在涼亭享受各式各樣美食的時候,沒有什麼美嬌娘排著隊跑出來善歌善舞,更是沒有什麼音樂聲。不是說他們沒有那個資格去享受音樂和舞娘的舞蹈,是他們大多是從底層奮鬥到如今的地位,不像從小培養的貴族,本身就沒有擺譜的習慣,另外就是呂哲也不喜歡吃飯的時候有不相關人的晃蕩。
「劉邦做使節團的主官是不錯的人選啊?」季布的酒似乎是醒了?他一邊嚼著食物,一邊有些模糊不清地說:「和他接觸了幾次,是一個很有眼色。很能說會道的人物。」
「使節團出使的路上要進行探勘,劉邦沒有相關的技能吧?」共尉乾脆放下筷子板著手指:「除開路上必要的勘探,還要對沿路上的風土人情進行必要的記載,刺探路途中各**隊的實力。等等好些事情要做。劉邦能做得來嗎?」
是的,其實這趟出使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對路線的探勘,並不是一路晃蕩過去就算了,還要針對水源和地勢進行詳細的記錄。說白了這次出使就是打一個前哨,明面上的說法是為通商尋找可行路線,暗地裡是在為未來進軍中亞打下基礎。因此不但是需要進行路線探勘,對於途中各國也要做出詳細的記載,是針對路途各國人口、軍隊的一次觀察,然後對途中的幾個國家進行實力上的評估。
歷來進行任何軍事動作都要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