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三十一章「:漠南(十七)
更新:08-06 11:2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騎戰之中能不能完成移動換乘戰術動作對一支騎兵隊伍來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重要性,能夠完成馳騁中的換乘戰術動作,那意味著能夠將體力不支的疲態戰馬換成體力充沛的新戰馬。
對於騎兵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失去了速度的騎兵比步兵還不如。同樣為騎兵的軍隊在交戰對於機動性的追求更加是一道生命線,一方有速度而一方沒有速度所意味的不止是被逮住而已,還會演變成失去速度的那一方被反覆的衝殺,像是貓玩老鼠似得玩死。
落在後面的胡人騎兵徹底完蛋了,他們是被兩千左右往來迂迴的漢軍幾次反覆馳騁衝殺中被用刀劈死,被戰馬撞死,被碩大的馬蹄子踩死,死的速度之快超乎人的想像。
其實胡人真的不適應漢軍的戰法,他們是遊牧民族沒有錯,控馬技術也非常好更是沒有錯誤,只是哪怕是自小與戰馬為伴的胡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騎乘戰馬搏殺。在他們的觀念里戰馬是用來代步,開打之前還是需要雙腳落地,可能是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箭矢重新爬上馬背轉移,也可能是下馬之後用生來的雙腿奔跑著戰成一團,絕對不該是像漢軍那種無論馳騁還是搏殺都騎跨在馬背上。
很不可思議?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沒有馬鐙和相匹配馬鞍的時代里,想要全程全程騎跨戰馬搏殺只有極少數的精銳能夠做到,畢竟騎乘戰馬是一種很高的速度,近身搏殺總是會磕磕絆絆。
想像一下騎跨戰馬高速移動的時候人在沒有任何借力點的情況下,與某個有阻礙力的物體發生磕絆的場景,絕對是馬背上的人因為阻力被推著掉下馬背。因此呢,現在草原上的胡人哪怕是全程騎跨在戰馬上作戰,那也是仗著優越的平衡感能夠在馬背上遠遠地張弓射箭,可不是那種近身的廝殺。
另外呢,華夏族群所忌憚的其實也不是胡人的騎射,畢竟角弓的射程也就是那樣。怎麼可能與步弓的射程相比?要真是發生步弓與角弓的對射,手持角弓的騎兵還沒有進入射箭範圍就該先挨上步弓的幾波箭雨。
華夏族群之所以拿胡人沒辦法,那是因為吃了胡人有戰馬而華夏族群的虧,屢次都是明明前一刻發現胡人蹤跡。過去的時候胡人已經不見蹤影,也即是所謂的來無影去無蹤。
步兵與騎兵作戰更加吃虧的是什麼?用步兵疲於奔命的過去,胡人騎兵卻是時時刻刻拉開距離不與之交戰,用一連串的虛勢試探或威懾來恐嚇。
步軍不以為意吧會被抽冷的來幾波箭矢,等待反應過來騎兵早跑了。要是步軍一直保持高度戒備。人的神經一直緊繃極度易於疲勞,這也是騎兵所想要的結果。
一支軍隊的高度戒備持續不久,精神緊張也會使得一直軍隊自行崩潰,一旦步軍的陣型一亂,失去陣型的步軍就是一群失去自保能力的魚肉,那就是騎兵進攻的開始了。
通常騎兵對付步軍也就是那麼幾個套路,偏偏那幾個套路是步軍怎麼繞都繞不開的。而一旦步軍潰敗,那絕對是一幅被騎兵逮在後面屠戮的場景,反之騎兵哪怕是戰敗也能利用戰馬的速度很快拉開距離讓步軍追不到。
漢軍現在對於騎兵的一些工具要領先於胡人,同時漢軍對騎兵的戰術運用也要強於胡人。誰讓漢軍這邊有一個從兩千多年後穿越過來的君王,而那個君王偏偏還有研究過騎兵的戰法,雖然並不是每個戰術思想都正確,但總要比原始狀態的胡人要好,是吧?
頭曼所屬的騎兵與漢軍騎兵的不到兩刻鐘的交戰丟了一千餘人,哪怕是榆木腦袋都該知道自己不是漢軍的對手,那麼自然是要想辦法進行脫離。
來時是一萬,頭曼的部隊在與叛離部落騎兵交戰的時候損失了一些,又在攔截漢軍的時候損失了一些,撤退的號角聲響起之後。剩下的頭曼所屬騎兵也就是七千出頭。
七千多的的頭曼所屬騎兵在拉開與敵軍的安全距離後,第一時間做的是換掉疲憊的戰馬。他們的換乘也不是完全靜止下來,是一種保持較低速度的換乘動作。
秦嘉看到敵軍也在做換乘戰術動作的時候特別關注了一下,他發現換乘中的雖然速度要比漢軍做換乘的速度快。但是竟然沒有胡人掉落到地上,好幾個哪怕是差點摔下去也都利用其矯健的伸手抓住戰馬的某個部位重新爬上去。
「要是胡人的文化(指創造力和生產力)與我們相當,必定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可惜的是胡人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