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六百零七章:歡呼吧!(下)
更新:08-06 11:2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今天是叔孫通覺得最為露臉的時刻,人生在世多少人能夠主持稱王儀式,又有多少人能主持一次建國?早在他投奔呂哲的時候就呼朋喚友,三月前得知自己將成為儀式主持人的時候更將這一次稱王建國視為儒學發揚光大的難得機遇,哪能不更加賣力的呼喚儒家學派的一些學子過來?
現今呂哲治下什麼學派的人都有,儒家學子的數量卻是最多,但是他們的發展也是最為緩慢的。像是法家、墨家、名家、縱橫家、農家等幾個學派莫不是在各個學院有一席容身之地,儒家卻只有少數的幾個學子被呂哲任用為各個場合的禮儀官,學院得到的位置也只是有限的幾個教習,像是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卻都被其它學派給充填滿了。
叔孫通一直渴望儒學能夠發揚光大提高影響,更希望儒家不止是在一些祭典上有所作為,畢竟儒家會的不止是「禮」,還有其它相當多的知識。他要用這一次主持呂哲的稱王建國來改變儒家尷尬的現狀,提升儒家的影響力,也要將這次儀式辦得完美來提高儒家在呂哲心中的分量。
在眾多儒生將這一次機遇視為改變儒學命運的關鍵時刻,典禮的隆重和對禮儀嚴格的要求自然也就越加精益求精。
其實任何的典禮都關乎到組織學,沒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壓根就無法主持繁瑣且講究次序的儀式,叔孫通作為儒學大師能夠操辦好典禮,是不是說明儒家也有教授關於組織學的東西?
沒錯的,現在的學派眾多,儒家又是一個什麼好就學的學派,因此「侵略」了太多學派的領域才遭到不待見。現在的儒家學子不是那種「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廢材,正因為沒有「霸主地位」才會什麼好用學什麼。偏偏還要強調那是屬於儒家的東西,才會被眾多學派所鄙視和抵制。
呂哲選擇叔孫通來主持典禮是因為這個傢伙對禮儀確實有一套,漸漸卻是發現叔孫通推薦的那些人竟然組織性不錯,一問才知道那些人都是學過《六韜》的人。
《六韜》不是兵家的玩意嗎?也確確實實是屬於兵家的知識,然後儒生學了,這個……侵權啊!
這年頭侵略的事情多了去了,不但是儒生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學,其它學派也基本是這個情況,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競爭實在太激烈了。不進步就意味著被淘汰。
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人追求更多更實用的知識,呂哲開辦軍事等學院要是在思想僵化的宋朝之後,那絕對是要鬧翻天的,但是現在卻是廣受歡迎,且各學派為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不得不選出精英來競爭學院的位置。
有競爭才有進步,呂哲當然是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最近一個問題一直都在困擾著他,那就是競爭該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大一統思想該不該得到繼承,同時大一統思想又該是以什麼樣的理念傳播下去。
笑吟吟觀看的文武不知道自己效忠的對象為什麼會發呆,他們已經能聽到外面越來越大的喧譁聲。
這不知道多少人發出的喧譁聲幾乎將鼓聲和號角聲給掩蓋了,可以想像聚集到宮城東邊廣場的人該是有多少。
事實上因為是冬至節。人們在今天除了娛樂什麼事都不會想干,他們得到統治後帶著一種朝聖辦的心情拖家帶口帶來廣場處,被維持次序的士卒約束著尋找位置站立。
能夠容納二十萬人的廣場自然是不能都塞滿人,呂哲在事先有做過安排。廣場之上的某些位置是有布置可供坐下的階梯式長椅,但是他低估了前來觀看儀式的黔首數量,以至於能夠安坐十萬人的長椅數量根本就不足。幸好是有預備預案。更多的人被安排到閱兵道的左右兩側站著,維持次序的士卒也得到相應的增加。
宮城是在南陵城的正中央位置,南陵城的道路規劃也是圍繞著宮城進行,四條筆直且寬度達到二十米的大道貫通整座城池,現在從高空往下看去,整座南陵城陸陸續續有人沿著大道在向宮城前進,在宮城的東面廣場之上也滿滿是在移動中的小黑點。
負責維持次序的閱兵主導演司馬欣和副導演季布,他們在得知至少有四十萬黔首聚集過來的時候可是被驚得一身冷汗。當然,他們不是在害怕這些聚集過來的人有什麼如暴動之類的不軌行為,就是擔心維持次序的士卒不足擔心發生推擠演變成混亂。
呂哲在得知有四十多萬人匯集過來的時候也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