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隱龍 526 李鴻章的決斷
真實的歷史上,慈安死於光緒七年,也就是1881年,距離現在還有二十多年的時間,而在正史里,慈禧也是通過這二十多年的韜光養晦一點點的積攢自己的力量,小心翼翼的在東太后和朝臣之間保持平衡。茶壺小說網 m.chahu123.com
歷史上的慈禧確實是個妖孽,但是這個妖孽走上人生的頂峰也是靠半輩子苦心經營出來的,也是一點點的擴大自己的勢力和人脈,最後盤根錯節的控制住整個清帝國,直到她死都沒有任何人能夠撼動。
而1866年的慈禧,可遠沒那麼大的勢力,她所能控制的也只有京畿之地罷了。
九門提督府、紫禁城的親兵營、滿人里的守舊勢力、加上自己親兒子同治皇帝,讓她在四九城內編織出一張鐵網,這也是她敢於發動宮變的底氣所在。
但是離開四九城,慈禧的影響力有多大,這可就值得商榷了,曾國藩哥倆肯定不會服她,畢竟曾國藩是道光年間的進士,輪恩情人家也得記道光和咸豐父子倆的恩德,你慈禧說到底就是個小妾罷了,就算生了長子也不過母以子貴。
在儒家的倫理觀中,皇帝是第一位的,當皇帝沒有親政的時候,東宮是第一位,你西宮只是第二位,我們的忠誠是有順序的,您慈禧還是往後排排隊吧。
那麼拋開曾國藩之外的地方重臣還是誰呢?蒙古王公?還是省省吧,這群人跟鐵帽子王們關係密切,搞八王議政興趣很大,讓他們跳上慈禧的船?那才是飲鴆止渴呢。
更遠的地方象廣州、四川、福建等地,你就別指望了,山高路遠等他們進京勤王來,黃瓜菜都涼了。而再看看直隸、山西、盛京等地,要不就是兵弱,要不就是跟慈安關係密切,慈禧能依賴的人還真不多。
選來選去,也就左宗棠和李鴻章兩人還有點希望。首先他倆手中都有兵,李鴻章自己練出了淮軍,而左宗棠是湘軍裡面威望僅次於曾家兄弟的,他統帥湘軍還真沒人敢不聽。
一個能動用湘軍,一個能動用淮軍,而且都不是頂級重臣,還有的是施恩的空間,慈禧最後的目光就放在他倆的身上了。
思前想後,慈禧決定把寶壓在李鴻章的身上,因為李鴻章擁有自己的直系淮軍,他想調動軍隊只不過是自己一句話的事情。
而左宗棠不行,就算他答應了,他手下的兵丁也會受到曾國藩的影響,那老狐狸一旦反水,左宗棠也得聽他的不是。
而且慈禧的眼睛毒辣的很,李鴻章和左宗棠相比,眼神中多了很多的野心,有野心的男人才更好控制,不是嗎!
慈禧不愧是國內政治天才,幾盞茶的功夫就已經鎖定了即將收買的目標,為了取信於人慈禧甚至親筆寫了一封書信,寧可給李鴻章留下一份證據,也要讓他放心。
大家都是聰明人,封官許願的話根本就不用明說,慈禧只提到了京師大亂的根源,就是肖樂天的新軍秘密作祟,希望淮軍抽出精銳對抗肖樂天,護佑大清江山。
聽話要聽音,李鴻章當然知道慈禧的畫外音了,如果真的要對付肖樂天,幹嘛不直接讓淮軍北上,沿著樂陵、鹽山、黃驊一路北上直接就打到塘沽去了。
可是慈禧非要讓淮軍去四九城防備肖樂天的新軍,這畫外音傻子都能聽明白了。
史上上的李鴻章毀譽參半,搞洋務是有功的,但是當年在對待新疆的問題上還有中法越南戰爭上,他的舉措確實很受人非議,至於以後的甲午戰爭,那就更別提了。不過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李鴻章是個官迷,好好當官是他人生的座右銘,對於他來說升官的每一次機會都是寶貴的,都是要緊緊抓住的。
「來人啊……全軍選健兒,我只給你們一天的時間,選出三千百戰老兵出來,帶上最好的洋槍,帶足了彈藥,聽我的命令……」
整整一頓飯的功夫,李鴻章終於下定決心了,什麼東宮太后啊,什麼剿滅捻軍啊,什麼曾大帥的恩情的,都一邊玩去,老子我要帶兵進京勤王了。
「嗻……謹遵大帥令!」
還是自己親自練出來的兵好用,都是淮地的鄉親,只要他李鴻章一聲令下,都不問去哪裡,馬上就開始聚兵。
李鴻章的心思現在已經全放在慈禧的密信上了,剿滅捻軍還有膠州灣慘案早就被丟到腦後去了,捻軍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剿滅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