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十八章 還不夠!
大明1805正文卷第三十八章還不夠!在朝廷的詭異氛圍之中,老皇帝本身卻沒有多做停留,下了聖旨就繼續向現場所有人提問:
「西海一國範圍太小,本來就沒有藩王,並不是事實上的藩國。
「波斯灣西南諸藩情況特殊,而且是撤銷了小藩國,又合併成了大藩國,也不是事實上的撤藩。
「所以需要另外的,真正的撤藩的樣板,給所有藩國和敵人看。
「王愛卿再找幾個最應該撤藩的藩國,說說他們的情況和問題,讓大家一起幫著出出主意。」
站在外面的王尚書,以及周圍坐著的大臣們,聽到這裡的時候,都隱約感覺到了皇帝的心思。
這是要主動和強行推動,儘快開始事實上的撤藩,不允許下面的臣子有任何磨蹭。
因為大部分臣子們,在撤藩這件事情上,本來就是不積極的。
只是跟皇帝達成了交易,用皇室開放幾個專營行業的禁令,交換所有人接受撤藩。
如果撤藩的事情拖延到半途而廢,這些行業不就是白撿到手了嗎?
但交易的另一方,皇室代表的老皇帝,當然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一天都不允許他們拖延。
王尚書無奈,只能按照之前的討論,整理思路回答問題:
「臣與戶部同僚們以為,最應該撤藩者,當屬朝鮮、日本、蝦夷、琉球等地的藩國。
「朝鮮諸國乃我大明京師腹地的第二道屏障,日本及琉球諸國乃我大明神洲本土的海上屏障,宛如海上長城。
「兩地諸國本不應設為藩國,蓋因其本土人口眾多,仁武末年兩地總人口近四千萬,超過當時大明本土的四分之一。
「後大明招募兩地男子為僕從兵,征戰南洋、大食、墨洲、殷洲諸地,購女子為奴婢,入奉大明宗室、勛貴、精英。
「又遷大明百姓,隨藩王前往兩地繁衍生息,教化兩地土人。
「如今大明本土人口已經超過三億,而朝鮮、日本、琉球、蝦夷等地總人口數約四千七百萬。
「其中,約一千一百萬為大明百姓後裔,兩千三百萬人為大明百姓與土人混生後裔,一千三百萬人為土人。
「其土人本就心慕大明,又經百年通婚教化,從勛貴、士紳、精英到黔首工人,皆穿大明衣裝,說大明雅言。
「如今兩地除非極端偏遠之地,不與世交通的山野叢林民間,已經聽不到土人言語,亦不知天皇、將軍為何物。
「且其本國藩民體態容貌,本就與大明百姓相差甚小,如今又已然化夷為夏,本可以考慮酌情撤藩。
「但大明本土有大量的藩民為奴婢,海外有大量的藩民為僕從兵。
「撤藩後如何安置這些奴僕與僕從兵,乃朝鮮、日本兩地諸藩的撤藩難點。
「其次,則為西海國、吉國、錫蘭國、馬六甲諸國、瀛州國、北殷雅、嘉諸國。
「以上列國皆為帝國海外戰略要衝,或者是海商中轉便利之地,本亦不宜設置藩國。
「但路途遙遠,內附之時交通不便,大明百姓移民甚少,土人數量較多,且與大明百姓體態相差較遠,故而設為藩國。
「蒸汽帆船推廣之後,大明百姓移民數量迅速增加,如今諸國大明百姓數量,大多已超過當地土人數量。
「但除西海國之外,土人總體數量仍然為數不少,且教化時間遠較日本、朝鮮為短,土人仍然多為不沐王化的野人。
「撤藩后土人如何安置,是以上諸藩撤藩的難點,戶部亦尚未有定論。」
王尚書說到這裡,再次對皇帝躬身,對周圍拱手,表示暫時說完了,大家可以提問或者提建議了。
老皇帝輕輕揮手,示意說了一大段的王老尚書先去坐下休息,然後詢問周圍的大臣們:
「王愛卿所言,諸藩國撤藩之難題,諸位愛卿都有何高見,可儘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