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二三章 轟炸
安康三年五月份,馬格達來納河下游一處拐角旁邊的小鎮,被新天府皇莊部隊軍管。
少部分大明武裝移民,被僱傭去修整碼頭,修建水泥混凝土「廣場」。
其他各種族群的人都全部送往巴拿馬修運河。
由於涉及到軍事任務和機密測試項目,明軍並沒有對工人們說明這是在幹什麼。
於是在這裡幹活的大明移民都管這裡叫「廣場」。
部隊也不方便隨便說修機場的事情,所以乾脆也跟著工人一起管這裡叫廣場。
於是這個小鎮的名字就變成了廣場鎮。
至於原本的名字,這裡原本生活的人,似乎管這裡叫什麼巴蘭卡韋梅哈。
這個名字對大明人而言實在太繞口了。
一般情況下,這種地方的最終的大明名字,如果沒有流行的代號,或者官方專門命名,基本都會取其中一兩個音節,音譯成漢字來用。
如果形成了大家都習慣的代號,那原名乾脆就完全沒人用了。
與此同時,這條河的名字,馬格達來納河,也很繞口。
最近一直有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往這邊運輸,於是大家乾脆管這條河叫水泥河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面,開始有大量的內河船舶,順著水泥河上朔到廣場鎮。
在這裡修「廣場」、修「大棚子」。
到了六月份的時候,開始陸續有飛機過來,在廣場上降落。
這些飛機有其他機場調運過來的現有飛機,有新天府大明航空工廠試生產的組裝產品。
工人們終於知道這些廣場是要幹嘛了,但是現在改名叫機場鎮似乎已經有點晚了。
而且官兵還專門提醒了,不要出去亂說,於是就繼續叫廣場鎮。
安康三年閏五月二十日,從大明本土工廠調運來的最新飛機,也抵達了廣場鎮。
大明目前生產的,甚至是曾經生產過的,各種小型飛機基本上聚齊了。
從朱靖垣恢復記憶,把相對合理的飛機設計起來之後,大明的航空產業就在飛速發展。
最新飛行機器的設計版本的更新速度都是按月算的。
兩年前,朱靖垣看到過的最新的戰鬥機,用的是單排九缸星型四百馬力發動機。
現在已經在批量更換一千馬力的發動機了。
同時已經正式開始研發雙排十八缸的星型發動機
預計功率直接一千五百馬力起步,甚至有望超過兩千馬力。
還有雙排直列十二缸液冷發動機也在測試。
現在陸軍和海軍使用的戰鬥機型號,仍然是朱靖垣當初主持設計的那種形態。
類似fw-190d和海怒式外形的五型戰鬥機。
但是功能設計已經更新了三次,發動機也同步更換了三個了。
功率提升到了一千馬力以上之後,這個本來就擁有適合高速飛行的機體,最大飛行速度直接飆升到了每小時六百公里。
隨著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以及油耗的同步降低,最大航程也突破了八百公里,作戰半徑同時達到了三百公里。
不過這次的作戰中,敵人的空戰能力幾近於無,所以戰鬥機並不是主力。
在廣場鎮部署的主力作戰飛機,是使用同樣發動機的小型單發攻擊機。
與此同時,各種大中型飛機則是在沿海的卡塔赫納城機場聚齊了。
雙發戰鬥機負責掩護轟炸機。
不過這個時候敵人不但沒有戰鬥機,放空能力同樣羸弱,所以只安排非常少的比例。
已經開始量產的雙發中型轟炸機,則是這次轟炸任務的絕對主力。
還有剛剛完成的實驗的四發的大型轟炸機,也被送來參加第一次實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