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 第三百八十九章:死局?
更新:03-25 12:24 作者:崛起的石頭 分類:其他小說
無論是明廷還是後金韃子,任了誰也不會想到那蒙古人竟如此不堪一擊。
就連一個月都不到,整個察哈爾部都被打散,林丹汗率部眾竟是未曾抵抗便退往青海,再也難以對後金構成威脅。
皇太極瓦解察哈爾部眾,各部爭相歸附,後金自凌河之敗後威懾不減反增,蒙古諸部拋棄林丹汗,紛紛臣服後金以求平安。
自從五月份崇禎皇帝下詔京畿各地戒嚴後,宣府鎮繼任總兵李明輔、大同鎮守總兵官蕭亦緊跟著下令,宣大二鎮亦是戒嚴。
一時間,各府縣風聲鶴唳,聞馬蹄聲而驚。
時間來到六月份中旬,其實大同鎮剛剛經過崇禎二年的林丹汗大掠,蕭亦又僅僅繼任數月,根本照顧不到境內所有地方。
除了蔚州、大同鎮城、聚落所與高山所周一百餘里,其他地方仍是處於十分貧瘠的狀況,韃子的馬隊根本找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
不過天氣對後金人十分有利,正猶豫是否返回時,天氣愈加寒冷,原本可以阻礙後金騎兵南下的河水居然漸漸結冰。
於是多爾袞遣那些歸附來的各部蒙古牧民駕馬拖車上河試探,為防止其懼怕逃亡,多爾袞令正白旗督戰隊騎馬於後,亮出挑刀以震懾。
經過蒙古人的試探,多爾袞驚喜的現這冰層居然十分牢固可靠。
自此,和碩揚武大將軍阿濟格與兩白旗主貝勒多爾袞率後金蒙古鐵騎數萬渡河南下,席捲大同。
其實二人除了收到皇太極命令兵掠大同以外都有私心,阿濟格與蕭亦是宿敵,對於被蕭亦羞辱與擊敗仍是耿耿於懷。
如今其率數萬鐵蹄強勢入邊、連戰連捷,而明軍望風而逃連城都不敢出,定要一血前恥,不殺蕭亦實難平阿濟格心中之怨憤。
多爾袞與阿濟格不同,多爾袞如今才三十餘,雖僅是貝勒爵,但卻手握兩白旗重兵,在後金諸王公大臣中也是聲望愈加隆厚,早已有些心高氣傲。
不過毋論如何的心高氣傲,聽到蕭亦督戰明軍,居然硬生生帶著那數萬的漢人豬羊擊敗他女真鐵騎的消息後,也是止不住的驚訝。
隨即多爾袞便查閱所有關於蕭亦的事跡,但無論如何去找,關於蕭亦的事情卻仍是少的可憐。
多爾袞自不會就此甘心,便派遣投降的漢人阿哈前往大同鎮探聽蕭亦與那永安軍的虛實。
不過事情卻令多爾袞失望之極,無論如何一批批的派遣阿哈前往,都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有去無回,消息更是半點沒有。
不過在崇禎五年的四月份,一隻來自大同鎮黃家的信鴿飛到了盛京中多爾袞的貝勒府。
後金雖然與明廷連年交戰,但令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南朝的商人卻如雲一般往盛京城飄來。
若是放在老奴酋在位時這些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敢來的,但自打皇太極繼任奴酋以來便開始重用漢人的文官與降將,更是讓這些商人在盛京城開設分行與分鋪。
相比於在明朝的極其不穩定,不是遭受蝗災、旱災、瘟疫等各種災害,就是被流賊打砸搶燒,官兵不但不管,來了反倒又要再搶一次的情況。
這些唯利是圖的商人自然要選擇相對安穩的盛京,更何況近年來大明的財政年年赤字雖然沒人說,但這些商人多少在朝中都有些眼線,早都是心明鏡一樣。
加上遼東不斷大敗傳回,南方各州府流賊又是蜂擁而起,好事沒有壞事不斷的,誰又能知道這大明還能撐多久?
這些商人自然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這後路就是眼下的後金。
大明北方的商人有的舉家遷往歌舞昇平的南方躲避戰亂,也有的心中仍有一絲與朝廷共存亡的心思,不走也不去盛京,留在祖輩之地硬挺著。
但這些終究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展方向與明廷背離,不斷向北,從海6各個方式與後金聯絡合作。
這其中與後金相交甚密,甚至足一決定一場戰爭成敗的,便是那皆是家財萬貫的晉商。
這晉商之中又以山西商人范永斗、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這八個巨商為最。
在這種動盪的關頭,那種商人特有的靈敏嗅覺,使他們看到了後金的崛起與野心,看到了大明朝的漸趨衰落。
於是在正常貿易之外,暗中為建州韃子輸送軍需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