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八百二十七章 開銷
更新:09-05 04:51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在張瀚接到塘報的同時,青城內部已經傳遍了漠北臣服的消息。?
所有人都是為之愕然,哪怕是和裕升內部的人也沒有想到這事情會這般順利。
近來軍司在調集兵馬,槍騎兵團的主力已經在準備北上,三千鐵騎足可踏破整個漠北,但如果敵人在浩瀚如海的草原上躲藏不見,幾千人的後勤可不是幾百人突襲搶掠那麼簡單,光是攜帶行糧這一塊就要預先做好相應的準備,戰爭的費用會很高,但那也是應該準備並付出的代價。
這事情一出,最感到鬆一口氣的就是軍需部門。
軍需司的副司官劉鵬對李慎明笑道:「這一下好,不必去看田季堂的黑臉。」
田季堂的黑臉大約在和裕升里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一大風景,哪怕是孫敬亭也都害怕去看。
和裕升的攤子越大,用度開銷就越多,每個月固定的收益已經漲到三十萬兩,但動兵的這兩個月仍然是入不敷出,田季堂的臉當然要多黑就有多黑。
「銅礦近來產量又有增加,估計月入能到四十萬,和開支差不多。」李慎明隨口道:「加上近來所獲頗多,一兩個月內不必擔心太多。」
劉鵬面露憂色:「可是銅礦的易採區,估計也就能支兩三個月了。」
銅礦的易採區相對來說已經不小了,國內的銅礦開採技術進步要到清朝中期,那時候雲南的銅礦開採量大為增加,嚴重缺銅的情形才得到了緩解,現在大明境內的銅礦出產量都不大,一方面是因為都是需要在深礦井內作業,不易開採,另一方面就是官府不太重視採礦,平時沒有擴大礦區和多用人手開採,象宋時也是缺銅,但兩宋朝廷都視採礦為頭等大事,所以宋時缺銅的情形反不及大明這般厲害。
銅礦區的紅利現在支撐著和裕升的戰事,北地的貿易,物流和帳局生意,加上對後金的走私路線,月入三十萬兩,銅礦的月入每月就有十萬兩白銀,現在和裕升的每月收入與大明朝廷在加賦前的收入已經持平,甚至略有出了。
然而支出也是驚人的大,六月時一個月的戰時開銷就過六十萬兩,這還因為短期內就結束了戰事,並且相當大的開銷是在去年是支付的……軍堡墩台的建設高峰期是去年,為此開銷了二百萬以上的白銀。
迄今為止,連建堡和開荒的費用,和裕升在草原戰事中用掉了三百萬兩,這是去年一年八成以上的純收入。
可以說,如果沒有對東虜走私路線的豐厚利潤,僅憑鐵器和帳局和物流收入,完全支撐不起現在的和裕升來。
這個費用相對來說已經很節省,時隔並不久遠的萬曆朝的三大征,只一個寧夏之役就用銀二百多萬,明廷只是調集各路兵馬圍攻一座城池而已。播州之役,費三百萬。耗費最多,前後兩次用兵的壬辰倭亂的援朝之役,費銀八百餘萬!
這完全是天文數字,其中肯定不乏水分,明軍入朝之初的兵馬是以遼鎮騎兵為主,其中的絕對主力是李家的騎兵和戚繼光的浙兵,多半是從遼鎮和薊鎮調來,宣大等處只是虛應故事,並沒有調太多兵馬。
大軍入朝不僅是有撥出的太倉銀和內帑銀,還有地方存銀和撥付的糧食,遼鎮和薊鎮的軍糧支出就有數十萬石,好幾千萬斤的糧食經由地方運往朝鮮,而其實在入朝之初,大軍的糧食是由朝鮮人供給,後來覺朝鮮人無能為力,一則是地方窮困,百姓離散,二來官員能力十分低下,做不好任何事情。
三大征加起來用銀一千多萬,朝廷都是隨手就拿出銀子來用了,主要還是張居正秉政十年打下來的底子,等到了東虜勢大遼事一起,太倉庫里能跑老鼠,萬曆皇帝當即就決定加賦,徵收遼餉。
所以財政問題,所有人都知道十分要緊,和裕升可沒有地方去加征遼餉。
「今年到年底,報帳時估計還會過三百萬。」李慎明扳著手指算帳道:「下一步還有很多水利工程,這都算在軍事帳上的,還有重新恢復漠北商道,還要在漠北建一個大的貿易地點,這些可都是花錢如流水的事。」
李慎明說完,搖頭道:「看吧,以後財務局那邊有的頭疼。」
眾人一時都是笑起來。
說著這話題,雖然不是怎麼輕鬆,不過也沒有人心頭沉重。
打下這般大的地盤,光是歸化城這一片地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