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讓你監國,大明全瘋了? 第三十章:立個小目標,搞到錢,爭取讓老朱在外面打個七年八年!!!
朱瞻基思考了一下說道。
這個話,他倒沒有忽悠自家這個傻爹。
他的確打算建立一所醫學院,到時候就讓太醫院的御醫或者是民間的真正的神醫去學院裡當老師。
不說一定要教出什麼能把青黴素搞出來的大佬,但是至少要能夠批量培養一群普通合格水平的醫師出來。
今天的見聞,也讓他明白這個年代的醫學方面究竟有多落後。
十多萬北伐大軍,居然就只有一百四十個軍醫。
而且這一百四十個軍醫裡面,除了三個御醫,其他一百三十七人不過是從民間臨時徵召的普通郎中。
不說這些郎中水平如何,這裡面有沒有濫竽充數的存在,都還有待考證!
僅僅從數量來說,一百四十個軍醫,面對十多萬的北伐大軍,也就是相當於一個人就差不多要為一千多人負責。
如果碰上一場硬仗,一場戰鬥下來,傷亡數萬人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此多的傷亡,一百多個軍醫,就算一個人當成兩個人來用,在戰場上死的人可能都還不到因為缺少軍醫救治造成的死亡的百分之一。
更有可能許多傷員傷勢不重,明明有救,就是因為軍醫不夠,從而白白錯過了搶救的時間。
這在朱瞻基看來,其實這些傷亡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雖然以大明現在的情況不可能訓練什麼戰地女護士啥的送進軍隊裡。
但是只要建立一家醫學院,然後系統的開始培養醫學人才,自然就不會出現缺少醫生的情況。
另外還有就像自家傻爹說的,靖難時期的老人都老了。
雖然朱瞻基對這些人沒有多少映像,但是畢竟是這些人將他們一家子推上了現在的位置。
朱瞻基覺得自己也不能忘本,不說別的,到時候朝廷里上了年紀的官員不管有病沒病都一人配上一個私人醫生。
說不定就因為某個人才多活了幾年,就能為大明挽回一場巨變。
就如同三楊,如果歷史上三楊多活幾年,說不定自己那個還沒出世的大兒子也沒機會搞出什麼土木堡之變了。
然而朱瞻基的話落在朱高熾耳朵里,卻讓朱高熾有些懵,一臉擔心的看向自家兒子道:「兒子,你沒發燒吧?」
說著話,朱高熾還伸出手往朱瞻基額頭摸了過去。
朱瞻基翻了個白眼,躲開了朱高熾的小胖手。
他心裡明白朱高熾為什麼是這種反應。
畢竟現在這個時間段,儒家學派一千多年的經營,幾乎可以說已經到了深入所有人骨髓的概念了。
在舉世都是儒學的時候,建立一個醫學院,儒家那群讀書人,可能立馬就會翻臉。
不過朱瞻基對此也不是很在意,儒家翻臉就翻臉吧!
現在的大明可不是明朝後期的時候,自家爺爺不一樣把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方孝儒誅了十族嘛。
但是事後,天下讀書人不一樣該科舉還是科舉,該當官的一樣當官。
歷史就是這樣,骨氣最硬的是讀書人,同樣最先跪下的也是讀書人。
如果不趁著現在還能借用自家爺爺的威懾,把一些能辦的事情趕緊辦了,朱瞻基估計在拖幾年,一但沒了朱棣的威懾,他再想辦個什麼事情,就更麻煩了。
不過看到朱高熾的反應,朱瞻基想想還是懶得讓這傻爹擔心,就把這話換了一個意思,道:
「我就建一個小學院,專門培養一些給朝中大臣們看病的郎中,你不是說靖難的老人都老了嘛,你看,如果我培養一些和御醫們差不多本事的郎中出來,到時候朝中上了年紀的大臣們,不管他們有病沒病,都安排一個郎中跟在身邊隨時照顧著他們的身體,這可是善事啊,咋到你嘴裡就成了我發燒了?」
「只是這樣?」
朱高熾聞言有些心動,如果真的像朱瞻基說的這樣,這的確是善事,但是同時他又感覺朱瞻基這個醫學院應該不會像朱瞻基說的那麼簡單。
總之他就是覺得朱瞻基在忽悠他,但是偏偏他又沒有證據!
「自然就是這樣子,不然我還能怎麼樣?難不成我能讓一群治病救人的郎中去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