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 三四五 姑蘇時報
更新:09-04 22:47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在翁弘農看來,蔡國熙蔡兵憲對他翁家還是很有好感的。他卻不知道,這種「好感」之下,隱藏著多麼大的厭惡。
在蔡國熙看來,若不是高閣老真真出了力氣保他,他哪裡能夠坐上蘇松兵備的位置?而自己原本平坦的仕途,正是因為翁家而受到了影響。幸好沒有釀成大禍,而翁家還是一個金庫,時不時可以去打打秋風,這才是蔡國熙沒有跟翁家撕破臉皮的主要原因。
大明官員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而要想辦事,手下不能沒人。要人做事,不能不給報酬,這是任何一個文明世界都通行的規則,所以蔡國熙藉助翁氏的地方還很多,隨著往來次數增加,之前的冷漠狀態又有所回暖。
翁弘濟從松江回到蘇州,將自己辦報爭取話語權的事與翁弘農商議了一番。他們在翻閱了所有能夠搜羅到的《曲苑雜譚》之後,整個人都充滿了幹勁,說話間眉飛色舞,欣喜異常。
翁弘農道:「徐元佐能想到這個買賣,果然是天縱之才,可惜他終究是朱里小販之子,見識實在太少。你看他辦的這報紙,明明看的人許多,歸類起來卻不過三個內容:第一便是音律好吧,也不知道是他真心喜歡,還是想投人所好,反正用這報紙說些這事,足可謂殺雞用牛刀。」
翁弘濟深以為然。他絲毫不覺得清倌人有什麼了不得,也不覺得那些陰陽頓挫的曲調有什麼吸引人的。反倒覺得鬧騰,還不如專心喝花酒,還能上下其手,直接爽利。
翁弘農繼續道:「第二便是各種話本,真是無趣。聽人說唱也就罷了。落在文字上,看著既累,又乾巴巴的沒有趣味。」他頓了頓,道:「最重要的是這副刊上的文章。且不說那些商旅消息,無非就是水牌罷了。也不說那個仲裁會的判書。最為重要的是那些士紳發在上面的文章。這些文章有遊冶的詩文,有練筆的習作。固然不錯,可都比不上他們對地方雜事的評論。」
「據說這就叫『社論』,社會之論。」翁弘濟道。
「這才是真正能夠左右公論,甚至移風易俗的東西。」翁弘農說著,重重敲了敲桌子,好叫自己的話聽起來更加有氣勢。他鑽研了這麼幾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訣竅,就好像是從沙礫之中刨出了一塊金子,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咱們也這麼幹?」翁弘濟試探道。
翁弘農成竹在胸:「咱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做好社論這一塊就是了。」
翁氏在姑蘇是有頭有臉的豪族,家裡該有的都有,自然也有刻書坊。翁弘濟又從南京找了幾個老工匠,調製水墨,雕版刻字。再尋了兩個秀才主筆,這麼一份旨在針砭時弊的《姑蘇時報》就輕而易舉地炮製了出來。
「從版面上看有些單薄。」翁弘農拿了小樣,覺得不如《曲苑雜譚》厚實。現在這份只有社論的《姑蘇時報》更像是揭帖,尤其像那種趁著半夜無人悄悄投入人家家裡的揭帖。
這種揭帖就像是後世的大字報。大義凜然地發人陰私,名聲很不好聽。
「看來那些糟粕也是有用的。」翁弘濟小心道。
翁弘農看了又看。不肯承認自己的決策有誤。他道:「不管怎麼說,主要是寫這文章的人水平不夠。除了滿紙空話,並無一點真材實料,清湯寡水叫人不喜。」
翁弘濟暗道:這種文章有人肯給你寫就已經不錯了,你還要人寫出花來麼?再者說,咱們給的潤筆還沒《曲苑雜譚》給的一半多。上哪找文筆好的讀書人來寫?
他雖然打聽到了《曲苑雜譚》的潤筆費這不是秘密,在小圈子裡早就是公開的標準了,不過他卻不知道《曲苑雜譚》上真正有誘導性的社論,都是找的特約撰稿人。上至王世貞,下至縣衙的書辦、精通訴訟的訟師。就連華亭知縣的師爺李文明都經常投稿。
這些人都是在自身領域有經驗有思考的專業人士,寫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是門外漢泛泛而談。尤其是稿子交到了報社之後,還有吳承恩這麼個高人坐鎮把關。他科舉時文做得一般,但是明嘲暗諷、弦外之音、摻雜私貨這套東西玩得極溜《西遊記》被很多人貼上 「諷刺小說」的標籤,並非無因。有他把關,輿論的引導根本不用徐元佐費心。
「咱們這在文章上,還是得多多下點本錢。」翁弘農道:「無論如何也得出師大捷,把徐元佐的勢打掉。上面那些老爺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