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876章 去應天
更新:09-20 18:51 作者:青史盡成灰 分類:科幻小說
第876章 去應天
勿負韶華,勿負大明!
這是張庶寧對學生們的期待,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要求。
他相信一個偉大的國家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支撐著,唯有如此,才能將億萬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放在如今的大明,最大的公約數,就是公正公平,機會均等。
雖然大明也在積極開拓,利用海外的財富,填補窟窿,發展工商,積累財富。但是在張庶寧想來,要真正積累財富,最好的辦法還是激發所有人的熱情,讓大傢伙努力起來,各盡所能,唯有如此,才能迅速讓大明朝強大。
在國家發展這一點上,張庶寧和朱棣簡直南轅北轍,想法完全不一樣,朱棣是一心琢磨著從外面想辦法。
就在去年的時候,他帶著船隊,南下舊港,設立舊港宣慰司。
而且朱棣以舊港為基礎,向四周輻射,包括爪哇,三佛齊,真臘,占城等地,全都納入了朱棣的勢力範圍。
值得一提,朱棣還很快發現了來錢的路子,那就是數量驚人的香料。
沒錯,朱棣開始瘋狂向大明輸送各種香料,一船一船,在朱老四的努力下,大明老百姓終於能吃上廉價的五香毛豆了。
要知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香料都是很昂貴的東西,比如大明朝給官吏發俸祿,就出現過用胡椒、八角充數的例子。
現在昂貴的香料,終於走入了尋常百姓。
在另外一面,老朱和朱雄英,也在培育花生,要不了多久,花毛一體就要占領大江南北的酒桌了。
這個天下處於一種高歌猛進之中,新鮮的事物不斷湧現,到處都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繁榮。
大批的海外夷商學者,充斥其中。
無論南北,任誰看來,都不會有絲毫懷疑,即便是盛唐氣象,也就是如此罷了。
此刻的大明,到底還缺少些什麼呢?
或者說,盛世大唐,又是怎麼因為一場安史之亂,徹底終結的?
這一點張庶寧並不是完全清楚,或許他爹可以給出相對客觀的答案。只不過有答案,並不意味著就能避免。
一個國家,在快速高歌猛進的時候,必定會吸納無數的土地,吞併許多的部族,在這個國家的邊緣地區,大肆開疆拓土,吸收許多對這個國家沒多少歸屬感的群體。
這樣成就了國家的龐大,也為國家的衰敗,埋下了禍根。
就比如安祿山之流的胡人,他們被大唐招攬,成為領兵大將,坐擁巨大的權柄。隨後在窺見朝廷虛弱,無力制約他們的時候,就斷然起兵,向朝廷發起了挑戰。
唐朝真正解決了安史之亂嗎?
貌似亂軍首領都被殺了,天下也回到了大唐皇帝手裡,確實是平定了……可仔細追究,就會發現,安祿山、史思明固然死了,但是次一等的叛軍將領,卻依舊存在,而且還被封為了節度使一類的官職,依舊把持地方。
舊的藩鎮勢力沒有剷除,又添了新的藩鎮,從此武人勢力,更加難以遏制。
以至於天子威望,蕩然無存,地方藩鎮,把持一切,儼然一個個土皇帝,發展到了最後,唐朝滅亡,天子,兵強馬壯而已!
秩序徹底崩塌,天下一片混亂,影響之長遠,簡直難以估量。
張庶寧不想討論太多的歷史,他總是覺得,像北平那種地方,也包括土司把持的西南,如果不進行徹徹底底的教化,徹底的改變,就很難保證這些地方,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而教化成功的標誌,就是這些地方的青年才俊,能夠通過考試,進入朝中為官,並且達到相應的位置,在這個龐大的國家,擁有自己的發言權。
唯有如此,才能籠絡人心。
而且張庶寧還有個想法,這種提拔青年才俊,絕對不能是皇帝看上誰了,就強行提拔到朝廷,也不能是簡單選幾個忠心的土司,就可以的。
必須是這種廣泛,公正的考試,對內對外,全都有足夠的說服力。
這是他在龍場教書,悟出來的一些道理。
這一次他就要踐行自己的想法。
張庶寧帶著學生們,辛辛苦苦,翻山越嶺,來到了星子縣,準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