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
更新:09-20 18:49 作者:青史盡成灰 分類:科幻小說
「這個藍玉,還挺會說話的。」老朱欣然道:「先生教的不錯,值得重賞,咱打算給他封個爵位,先生以為如何?」
張希孟笑道:「如今大明立國,驅逐元廷,開國之功,已經封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開拓之功。沒有開疆滅國的功績,最好不要輕易封賞。而且這個滅國之功,也要看是什麼國家。總不能三五十人,百八十人的一個國家,也賞給爵位,那就太掉價了。」
老朱反而笑了,「先生,那是一個國家嗎?那不是村子嗎?」
張希孟正色道:「主公,正所謂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等走出中原大地,就會感嘆世界的參差,人類的千差萬別。臣以為您最好還是提升一點想像力,也免得被太多稀奇古怪的奇葩,影響了心情。」
朱元璋眉頭挑動,半晌哂笑。
區區奇葩罷了,再怎麼樣,也是大活人的國度,還能有多顛覆認知?先生這純粹是嚇唬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藍玉這一次出擊大漠,打到了和林,總算是越過了長城一線,邁出了關鍵一步。
從今往後,就要往外打了。
還真要做好準備。
「既然先生這麼說了,爵位也就不賞了。不過他繳獲了宋理宗的頭骨酒碗,此物非比尋常。咱以為還是找個妥當的地方,安葬了吧!」
朱元璋忍不住輕嘆,「咱雖然瞧不起趙宋天子,覺得他們太過丟人,簡直是華夏之恥,但是頭骨變成酒碗,被人把玩幾十年,便是尋常之人,也是奇恥大辱!那些畜生,簡直不配為人!」
老朱怒氣沖沖,張希孟也是相當贊同,確實需要安葬妥當。
畢竟是一個皇帝的頭骨,總不能隨便挖個坑就埋了。
朱元璋降旨,要求百官聚集,商議此事。
這差不多是調整之後,第一次亮相奉天殿。因此顯得十分重要。
而整個大明文官體系,也初露端倪。
李善長為首,身後依次是朱升、汪廣洋、楊憲、胡惟庸等各部尚書侍郎,構成了中書省的體系。
而在另一邊,右相張希孟為首,他的屬官包括都給事中四人,諫議大夫四人,其餘錄事。令史若干人。
這一套人馬,採用了一些三省六部制時期,門下省的屬官,又有所損益。
大體上都給事中,品級等同尚書,諫議大夫等同侍郎,錄事、令史等官職,類似於郎中、主事。
簡單對比就能發現,張希孟的人馬當中,除了沒有副相參知政事之外,其餘和中書省相差不多,只是數量上略有區別。
過去的門下省,就是張希孟老哥一個,大傢伙都弄不明白,設這個衙門到底幹什麼,還不如就讓右相和左相一起,坐鎮中書省,輪流值班,不也挺好嗎!
甚至更方便架空李善長。
莫非是老李害怕張希孟奪權,這才弄出來的?
好傢夥,黑鍋又甩給了李善長。
而直到今天,眾人才咂摸出一點滋味來。
初具規模的門下省,那叫一個人才濟濟,殺氣騰騰。
宋濂、劉基、姚廣孝、龔伯遂,四大都給事中,能文能武,才德兼備。
宋濂辭去了翰林學士,轉任都給事中之後,兼修國史,算是張希孟在文字方面的助手。
劉基分管六部人事,甚至連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履歷,也都捏在他的手裡。
姚廣孝則是分任風憲,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等方面的官吏卷宗,都歸他監察執掌。
至於龔伯遂,則是負責地方上的官吏任用。
六部侍郎以下,地方上布政使,按察使以下,全都在門下省的管轄範圍之內。
而且話又說回來,尚書侍郎,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也是從下面提拔歷練出來的,他們也是要經過門下省的層層考核,合格了,才能步步升遷,達到高位。
當然了,作為左相的李善長,也可以繞過門下省,直接越級超擢,或者從外面提拔一些人,擔任尚書侍郎,只要能得到皇帝恩准就行。
只不過這種從外面弄進來的人,大概率會遭到所有官吏的抵制,想干出什麼業績來,那是相當不容易。
而且由於不熟悉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