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
更新:03-23 09:59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皇帝陛下抵達了漢城,盛大的迎接儀式之後,下榻在了位於城北北越山山腳下的景福宮。 這是漢城五大宮之,亦是朝鮮王朝曾經的正宮所在。
景福宮是朝鮮太祖李成桂時期修築的宮殿。最早可以追溯到高麗肅宗修建的宮殿,忠肅王時加以擴建,高麗禑王和恭讓王遷都漢城時曾居於此。這裡周圍1813步,有四門,正南為光化門,門外東西設兩府、六曹、台院。正北為玄武門。正東為建春門。正西為迎秋門。宮城內有宮殿建築5oo多棟,正殿曰勤政殿。
可惜的是,萬曆二十年日本豐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壬辰倭亂爆,日軍占領漢城前夕,景福宮與昌德宮、昌慶宮同時被朝鮮亂民焚毀。
戰後,離宮昌德宮被當作正宮使用,景福宮則開始了長久的閒置。
如果不是朱慈烺的到來,景福宮將會就此被一直閒置下去,直到日本人再次登上朝鮮半島。隨後整個李氏朝鮮王國宣告覆滅。
當然,眼下顯然不會再重複這樣的歷史了。
大明國的大皇帝開始國事訪問,皇帝行在所居之處也是愁白了朝鮮人的頭。朱慈烺不是喜好奢靡之人,不會如後世的土豪國一樣帶五百噸的行李。可是,近萬人的隊伍依舊是格外考驗朝鮮朝廷的接待能力。
當然,最主要的是考驗朝鮮朝廷的財政能力。
畢竟,大部分時候的東西花錢也就能解決了。朝鮮與日本國兩國互派使者,動輒耗用白銀百萬兩,要說經驗並非沒有,只不過是缺錢罷了。
好在,跟隨皇帝陛下抵達的還有數量眾多的商人,他們是前來尋找財機會的。當然,更多的是雙贏的機會。毫無疑問,這些都將給朝鮮人帶來眾多的收入。
再加上隨同而來的外交使者,還會有大量禮物賜予朝鮮。這些都能補上朝鮮人的虧空。
既然財政之上沒有問題,景福宮的修繕也便迅推進。面對大明皇帝的威嚴,朝鮮朝廷一改往日的懶散推諉,表現得非常迅。
垃圾雜務被迅清空,內里的屋舍一一修繕。當然,許多修繕的工作其實都是先期抵達的明國裝修隊伍在進行。
朱慈烺喜愛居住西苑,可不僅是因為這是後世的中南海,更重要的是紫禁城內大部分建築的改進餘地都很夠嗆。哪怕是朝廷不缺錢,也犯不著都拆了重修。
故而,在加裝了一些保暖祛暑的設施以後,大內還是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西苑的裝修之上。不僅翻修了下水道系統,加裝了水塔、建立的初步的自來水管道,更有格外重要的內飾,比如沖水馬桶之類的小物件。
如此細節種種,不一而論。足可以說明這一場國事訪問在光鮮背後,是怎樣的麻煩。
李亻宗五十出頭,年歲不小,處理完了最核心的幾樣迎接大典,便將一些雜務都分給幾個兒子去處理。雖然鳳林大君李氵昊十分積極,但李亻宗還是笑而不語地丟給了李氵昊幾樣雜務,將更主要的接待任務給了李皚。
李皚身為世子,名聲在朝鮮國中其實頗為不錯。
當年建奴入侵朝鮮,要求李亻宗親自出城投降,並且要求其拿出一個兒子去作為人質。當時,李皚挺身而出,親自出城作為人質。
為此,朝野對李皚頗為尊崇。
眼下又沒有歷史上父子反目的權力鬥爭,反而在保持權力之上有共同之處,自然讓李皚在朝中如魚得水,迅恢復了過往的威望。
能者多勞,李皚自然承擔起了一應接待庶務。
為此,一直到入夜快到物業,李皚這才在寂靜無人,只有巡邏人馬的街道里踏上回家的道路。
「天色已晚,這時候再回宮中也是不便。就在北城尋一處別院,暫且安歇吧。」李皚疲倦地說著。
外間,馬夫應了下來。
不多久,車隊停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裡。
嗡……
一聲輕響,一支又一支蠟燭點燃。
屋內,黑暗被驅散,人影得以顯露。
那是易容之後的柳英彩。
柳英彩聲音沙啞,道:「見過世子邸下。」
「酬勞,我已經遣人送上長白山了。白頭山上一應權屬,都會歸屬給你們。」李皚頓了頓,道:「過去的情誼,我想就不用再贅述了。這一回的任務很難……但我相信你們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