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
更新:03-30 11:25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景福宮的會議廳里,眾人一聽高名衡似乎要推脫,場上氣氛頓時一變。
當即就有鄭永文高聲出列,道:「是不簡單。那倭寇殺我國民,掠我百姓,更是毀城燒衙。目無我朝鮮有此一國,有此一君。王上,下臣唯請親批戰甲,募集勇士,戰那倭寇。縱然死了,也算得上胸中無愧!」
「好一個胸中無愧!」李亻宗感動地說著:「只是如此忠臣義士,孤又如何捨得讓你出戰戰死。再者,你一個文人,談何行軍打仗。我朝鮮上下,就沒個敢戰之士麼?」
「恐怕,往後是沒有了。」鄭永文微微瞥了一眼高名衡,輕哼一聲。
高名衡目光一凝,當即就聽出了對方口中那隱含嘲弄之話。
顯然,他們說的就是中華同盟而今已經執掌了軍權,教官下派,當先就將漢城之中的數萬大軍給接管了過去,準備開始改組兵馬。
這個時候,全軍之中人心惶惶,都擔憂自己什麼時候被裁汰掉。哪裡還有什麼士氣作戰?
哪怕就是強硬要他們重新恢復編制,那也顯然不是朝鮮人自己說話就能算數的了。得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說話才能算數。
要不然,這一回的會議顯然也開不起來。
更重要的是,倭寇進犯朝鮮,糟蹋的不僅是朝鮮的主權,更是對大明的挑釁。
高名衡的話語引起在場所有人的側目,一半的目光怪罪地落在了高名衡的身上,另一半的目光則是期盼地落在了朱慈烺的身上。
李亻宗對鄭永文的贊同可謂是一顆軟釘子頂在了朱慈烺的身上,讓他無法沉默。
「倭寇進犯,必加嚴懲。這毋庸置疑,對中華同盟境內和平的維護,讓我們必須挺身而出。但是,高愛卿的擔憂當然也不是沒有道理。倭寇進犯,必須加以區別。第一,這是個別海賊的行為,還是日本國的國家行為。第二,針對倭寇的進犯,事涉日本國民,有必要要求日本對此進行處置,聯合進剿。第三:對於倭寇必須立刻進剿,窮追不捨,一經抓捕,立刻審判執行,亦不給日本國干涉之機會。」朱慈烺說罷,看向高名衡與吳甡示意。
兩人參加會議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大量的消息,自然,針對這一回倭寇進犯也提出了相當多的議案。
此刻見朱慈烺決意進剿,兩人都無疑慮。
見此,朝鮮人們紛紛長長出了一口氣,李亻宗感激連連,朱慈烺卻只是擺手。
他又如何不知道這一回倭寇的進犯來得特別奇怪,但既然是有倭寇進犯,那自然必須予以回應。
台上,吳甡與高名衡簡要地商討以後便開始討論進剿方略。
大明比起朝鮮不愧是久經斬獲考驗的大國,一個個調兵遣將的計劃安排出來,場上眾人都是紛紛點頭。
「駐紮釜山的第二艦隊即可前往日本海,進剿海上倭寇力量。」
「駐紮仁川的第一艦隊移駐釜山,監視日本動靜。」
「水師6戰隊進入漢城待命,與朝鮮官軍一同進。」
「調集駐紮在鳳凰城的遼東鎮進入朝鮮……」
……
當吳甡與高名衡的計劃說完以後,場上眾人紛紛看著看向朱慈烺。
這時,世子李皚在李亻宗耳邊輕輕低語幾句。李亻宗眉頭一擰,打破了沉默:「孤方才注意到,大部分的計劃都是水師。雖然倭寇主要以在海上移動,但他們這一回沖入江陵城,毀城破衙,端的是跋扈非常。孤的擔憂是,他們恐怕會深入內6。水師6戰隊的確是天下勁旅,但若是對方深入內6,以一支水師6戰隊之軍力加上其餘朝鮮兵馬,這恐怕……」李亻宗擔憂地看向朱慈烺。
朱慈烺思慮稍許,便覺得李亻宗的擔憂的確有道理。
水師6戰隊兵馬最初始的時候只有六百餘人,這一回排遣他們出戰,是因為其中有相當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這些人是大明的外籍軍團,花銷低,戰鬥意志堅韌,對付同樣是日本流浪武士組成的倭寇十分對症。
但水師6戰隊擴充至今,又經歷林慶業回歸朝鮮軍隊的事情,一共只有千餘人馬。這樣的人馬,在三千里江山的朝鮮上實在是太稀少了。
至於朝鮮軍隊,因為軍權異位的變動,正是軍心動盪的時候,讓他們打打下手已經是極限,再要做多的,顯然會力有未逮。
按照原計劃,是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