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
更新:04-28 15:01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崇禎十六年是一場不斷爆發戰爭的歲月,尤其是下半年朱慈烺跨海遠征朝鮮收復了大明失落的藩屬之後,戰爭的炮火更是在各處響起。
朱慈烺的奮力一擊給了建奴上下沉重的打擊,失去朝鮮,半臂受損,建奴對明的戰略優勢大大減少,甚至開始陷入了劣勢之中。
還好,在滿清貴胄們看來,這上蒼的確是眷顧他們的。皇太極這樣一位英明的國主死去後大清並沒有就此衰落下去,豪格與多爾袞的爭奪沒有動搖國家,在爭奪的關鍵時刻的克制下來將大清迅速將矛盾一致對外,對準了磨刀霍霍殺來的明國大軍。
面對明軍跨海遠攻在朝鮮發起的攻勢,察哈喇保守的防禦失敗後,多爾袞的發招很快就有效果了。
阿濟格突入山海關,全殲唐通所部兵馬,多鐸以身犯險,說服吳三桂投降清國。這樣一番功業放在平時,已然可以說是前程遠大,開國首功了。
對於滿清貴胄而言,寧錦防線就是束縛了清國數十年的緊箍咒。這一道緊箍咒之強大,讓他們哪怕已經劫掠大明內外數次,也依舊無法問鼎中原,只能偏居一隅,時刻擔心步高句麗的後塵。
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長城、又於古渝關東六十里移建山海關,至此,天下第一關鑄就。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雖是一座小城卻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幾乎沒有防禦死角。整個山海關關城城高14米,厚7米。作為長城東端的重點,其地理重要性格外重要。
眼下,關寧軍先失錦州,又獻山海關,已然可以宣布明國的邊疆防禦體系開始崩潰失去效力。
大明腹地向清國張開防禦的牆壁,而最關鍵的……京師就在山海關的西邊不到千里,從山海關向西一馬平川。毫無阻攔之地。
對於滿清貴州而言,這一場戰功已然可以稱得上滿清建國以來對明攻勢最大的突破了,若是平常,便是足以一輩子躺在這樣的功勞簿上不愁功勳。
可眼下。朱慈烺的大軍就在朝鮮義州鴨綠江對面,用劍鋒槍口頂在了滿清的腹背上。阿濟格與多鐸廢了這般大勁頭,這才可以堪堪算得上是挽回了戰略劣勢,重新占據了明清攻勢。
為了徹底壓過明國,多爾袞堅定地履行著此前的部署。搜颳了滿清國內大部兵馬十三萬人浩浩蕩蕩,朝著山海關進發。
從瀋陽進發的清軍渡過渾河一路西南下去,在遼河套拐彎直面西去,越過哈喇河、爛蒲河一路進抵廣寧城,最終於崇禎十六年九月十七日抵達錦州。
在錦州西南方向的寧遠杏山里,多爾袞接見了投降清軍的吳三桂關寧軍,正式宣布了平西王的賞格。
至此,山海關與寧遠等處易手,長城大門對清軍敞開,明國戰略勢態陷入極端惡化。
即將入秋的遼地里。接見完了吳三桂的多爾袞騎在一匹純黑的高頭大馬上看著大軍西像,微微閉上了眼睛,腦海里突然冒起了一個人的影子。
儘管,這個人的面目從來只通過畫像猜測,他們從未蒙面。
「明國皇太子朱慈烺……神交已久,這一次,我的信,你應該收到了吧!」多爾袞忽然調轉馬頭,看著東邊大海。
他知道,越過遼東半島就是鴨綠江對面的義州。
那裡。有一位交手已久的對手。
……
義州的臨時軍營會議室里,長條形的會議桌被掀開了蓋子。倪元璐手底下一個個穿著淡藍色夏常服的文職軍師們做著沙盤最後的校對工作。
當軍事們紛紛退後站定後,倪元璐沉聲說了起來:「北方,底色是黃色的地方這片地方就是目前滿清占據的勢力範圍了。有泥塑城關模型的意味著長城各處邊關。其後城管模關更大的,是遍布在長城邊關上的各處軍鎮,這是大明維持九邊防線的各個支撐點。而寧遠、錦州等一系列遍布遼東的堡壘城池,便是當年孫師親手推動的寧錦防線。這是大明對建奴戰爭的基本盤!從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起一直到松錦大戰,都是圍繞著寧錦防線在做努力。可惜的是……」
倪元璐頓了頓,每個人臉上都浮現了一些黯淡:「這些努力都失敗了。這意味著這些曾經我們用來對付對手的現在都成了我們自己的難關。寧錦防線在錦州失陷後就潰爛了,現在,山海關被吳三桂投獻意味著長城防線,大明最後一道生死底線就此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