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芝龍(中)
更新:09-02 22:36 作者:伯倫散人 分類:軍事小說
。」孫天昊拿出了一個夾子,裡面是這幾天沈大興找人畫的一些槍炮和戰艦的樣式和說明。
火炮到了明朝的後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比如萬曆年間大量製造了身管較長的火炮。萬曆二十年在杭州製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號大將軍」鐵炮,口徑113毫米,全長143厘米,身管的長度同直徑的比值明顯增大。炮身有九道箍,鑄有炮耳,安有兩個鐵環。萬曆年間,明軍援朝作戰時曾使用過這種鐵炮。而在此期間歐洲火炮開始傳入中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佛朗機銃和紅夷炮。佛朗機銃約在正德末年從葡萄牙傳入中國,它有一母銃和若干子銃,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鑄有準星﹑照『門』,可瞄準『射』擊。銃身後有「巨腹」,腹上開有長孔,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一小火銃,一般備有5~9個,可預先裝好彈『藥』,戰時輪流發『射』,提高了火炮『射』速。嘉靖初,中國開始成批仿製佛朗機銃,形制很多。
又比如嘉靖二十八年製造的「勝字四十二號」火炮,母銃口徑38毫米,全長91厘米,子銃口徑35毫米,全長23厘米。但由於子銃裝『藥』量小,母銃口徑不大。威力有限。紅夷炮則是一種大型火炮,在萬曆後期由荷蘭傳入中國。《明史》記載:「大西洋船至,復得巨搏,曰紅夷。長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炮身鑄有準星﹑照『門』,中部有炮耳。與佛朗機銃相比,口徑較大,管壁加厚,並且從炮口至炮尾逐漸增厚,能承受較大膛壓,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明末,明政府為了扺御後金軍的進攻,重用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大量仿製紅夷炮。天啟元年,李之藻受命按西洋新法製造火炮。崇禎二年至三年徐光啟督造大小紅夷炮400餘『門』,兩廣總督王尊德也先後仿製大中型西洋炮500『門』。
但無論是佛朗機還是紅衣大炮,都存在著『射』程近的問題。就算寧遠之戰所用的紅夷大炮,有效『射』程僅為500米左右。
「孫公子,你們的火炮能打400丈?」鄭芝龍指著一張圖片問道。
「不錯,這都是經過測試的。」孫天昊笑道,「鄭將軍不必有什麼疑慮,而且我們的火炮完全可以連打5輪以上不用散熱。」
「那這種大炮你們賣多少銀子?」
「一『門』2000兩。」
「2000兩?」鄭芝虎先喊起來,「孫公子,你這價錢太離譜了吧。」
「鄭兄不要著急嘛。」孫天昊慢悠悠的說道,「我給鄭兄算一筆賬,寧遠城的紅衣大炮鄭兄知道吧,那種大炮『射』程不過200丈,售價卻高達1000兩白銀。而我們這種炮,不但比它輕,『操』作的炮手也少,『射』速也快,所以我們賣2000兩白銀是有道理的。鄭兄,我孫某可以向2位保證,整個大明朝,甚至整個南洋,包括紅夷人那裡,你都不會找到比我們的大炮打的還遠的炮了,物有所值嘛。」
「那這種炮呢?」鄭芝龍不動聲『色』的又指著一張圖問道。
「這個,這是小炮,只有400斤重,幾個人就可以抬著走,但它的『射』程也不近,可以打100丈,所以嘛,價格是500兩銀子一『門』。」
鄭芝龍沒再說話,繼續翻看著圖畫。
「孫公子,這種火統也是你們製造的嗎?」
「對。這火統是不用火繩的,在大明朝叫自生火統,我們叫它燧發槍。『射』程大約在30丈,價錢嘛。」孫天昊嘿嘿一笑,「一支30兩白銀。」
「這種戰艦又需要多少銀子呢?」鄭芝龍接著問道。
「這種戰艦航速可以達到12節,比現在任何一種紅夷戰艦都要快。可以裝備12到16『門』大炮,水手只需要百十人足矣。售價嘛,二十萬兩銀子一艘。」
鄭芝龍合上了夾子:「老人家,孫公子,你們給鄭某看的不是你們最好的火炮和戰艦吧。」
「將軍真是快人快語。」陸天翔笑道,「將軍見諒,這的確不是我們最好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比現在任何一個紅夷人的都要好上數倍。將軍吃的是海上的飯,我榆林灣可以保證,將軍如果能夠配備20艘我們的戰艦和火炮,那麼整個南洋將會是將軍的天下。」
「哈哈哈哈,老人家也是誠實之人。」鄭芝龍笑道,「鄭某明白國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