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記 第三八七章 戰法
更新:09-21 20:28 作者:哼哈大王 分類:軍事小說
壕溝防禦式的戰鬥,是現如今的楊振,在野外條件下面對強敵時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一種戰術了。
滿韃子眼下正值兵強馬壯,正處在他們實力的巔峰時期,八旗護軍巴牙喇、噶布希賢超哈、阿里哈超哈以及烏鎮超哈,都是強橫一時。
如果滿韃子的烏鎮超哈營,沒有搞出大批量的重型紅夷大炮,那麼遼西的明軍繼續當縮頭烏龜憑城固守,是可以跟滿韃子耗下去的。
可是滿韃子有了大批量的重型紅夷大炮之後,再繼續當縮頭烏龜,憑城固守,就不可行了,早晚會被滿韃子的重炮攻陷的。
然而,楊振的手底下又沒有足夠強大的野戰兵團,他既沒有強大的重騎兵隊伍,也沒有強悍的、數量足夠的步卒隊伍。
除了進行預先構築工事的伏擊戰,以及避實就虛出其不意的游擊戰之外,與滿韃子野外對戰,根本毫無勝算。
光守城是不行的,野外對戰又打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他又能怎麼辦呢?
唯有平時辛苦各部士卒,在城外大量挖掘塹壕、交通壕,背靠堅城,利用現有的射程有限的火器,與滿韃子的攻城隊伍開展壕溝防禦式的戰鬥。
大量縱橫交錯的壕溝,不僅可以更好地隱蔽自己,可以揚己之長,避己之短,而且可以遲滯敵人的進攻,讓他們進攻乏力。
滿韃子對於攻克堅城,一直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尤其是以前沒有重炮的時候,他們主要依靠圍困、招降或者收買內奸內應。
現在有了重炮之後,漸漸形成了另一套戰法,那就是先用重炮擊毀或者破壞城牆,然後派出大批精銳步兵猛衝過去。
楊振現在在城防問題上的思路,就是衝著滿韃子這個新形成的攻城戰法去的。
增修棱堡式的瓮城,在其上部署重炮,將城防的火力,從以前的城牆上延伸出去,可以使得滿韃子的重炮陣地後退一段距離。
這樣一來,滿韃子的重炮對於松山城牆的破壞力,就將被抵消或者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讓各門駐軍士卒在城外大力挖掘深壕,堆砌高壘,一方面可以阻擋或者遲滯滿韃子重炮彈丸跳蕩而來衝撞城牆,另一方面也可以遲滯或者阻擋滿韃子精銳步騎的衝擊速度。
前後相互連通的塹壕里,可以布置大批自己用於阻擊的隊伍隱蔽待敵。
如此一來,一道塹壕,就是一道防線,滿韃子不來攻城則已,來了就一定讓他倒大霉。
除了新開挖的那些四通八達的蜘蛛網一樣的壕溝之外,這一場大雨也讓城外靠近城牆下開墾的田地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
他們春天時在城牆外開墾種植的高粱地,之前因為持續乾旱,而且灌溉不及時,長得參差不齊,半死不活,怎麼看都是一副絕收的樣子。
然而因為有了這一場雨水的充分滋潤,高粱長勢喜人,綠油油的,一下子竄得有一人多高,而且順利抽了紅穗,一個小小的豐收,已然在望了。
楊振自從入主松山城之後,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樣的閒暇時光,便每日早晚各一次,帶著總兵府的屬官,沿著松山城的城牆環城巡視,隨時指導著瓮城和棱堡的修築,指導著城外壕溝工事的開掘,指導著制鐵所、彈藥廠的槍炮彈藥生產。
有了崇禎皇帝從京師神機營調撥給征東營的八百杆魯密銃以及兩千杆常見的火繩槍,楊振對火槍的生產製作放心多了。
制鐵所自己打制銃管,生產火槍,所耗費時間實在是太長了,一個月才十幾支,誰能等得下去?
現在他有了這些珍貴的魯密銃,以及數量很大的火繩槍,對於火槍的需求量暫時沒有那麼迫切了。
現在他所需要的,就是讓張臣帶著火槍隊以及火槍隊的預備隊儘快完成基本的訓練,然後從數量不小的預備隊中,挑選出一批比較優秀的火槍手,補充到火槍隊的正兵當中去。
現如今,楊振麾下的征東先遣營火槍隊,已經從最初時的區區四十餘人,一步一步填補擴充到了一千一百餘人了。
而先遣營火槍隊所擁有的各種長短火槍,也累計達到了三千九百多支,其中已經改裝過的燧發槍,就有四百三十餘支。
雖然精準度和射程都較好的魯密銃,在其中只占少數,所占比例連四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