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_頁2

更新:09-05 09:28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之詞,未必沒有誤國之心。」

    「今日朕召卿來,現在只想問卿一句,如今朝廷勞師數萬糜餉兩百餘萬,換來一個封貢,若是事成倭國不會再度來犯嗎?若是從此止戈,朕算你有功,若是不能止戈,朕算你有罪!」

    林延潮道:「東征之勝,上仰仗主上聖明,德威所被,下乃李如松,劉綎等將士用命,三軍報效皇恩,臣哪有微功可錄。但是論及止戈二字,臣不敢保證,有罪於陛下!」

    天子一愕,他沒料到林延潮如此乾脆的承認。

    「大軍入朝一年多,林卿就給朕如此答覆?」

    林延潮聽天子這句話,殫精竭慮為朝廷用命,就換來天子這句話?天子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

    林延潮勉強笑了笑,然後從袖子拿出了一個奏摺道:「陛下,這是臣這一次從遼東回京路上所寫的御倭方略,若是以後倭情有所變化,可參看此疏!但若論止戈,倭軍不復有侵朝之意,臣不敢保證!」

    張誠見此從林延潮手中接過奏疏,然後奉上給天子御覽。

    天子細細讀疏,但見其中三千餘字,但無論戰和攻守都寫疏上甚是詳盡。

    林延潮細道:「倭人雖狡詐,但善於學習進取。比起戰和之策,其實臣觀倭人更窺視於本朝之於風物,之於文化,而倭國之金銀也是本朝之所缺。」

    「早在宋元時,宋儒與禪宗之學已在倭國風靡,而今倭人更注重實用,本朝可以心學籠絡之,以臣料想如傳習錄之書必可受倭人之歡迎。如此似朝鮮之於理學,將來倭國則之於心學。」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伐謀倒不如讓夷狄仰慕上朝之文化,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以本朝之文章典籍,而易倭人之真金白銀,豈非萬世之道!」

    林延潮說完之後。

    天子邊看邊問問道:「依林卿的意思,若倭人學了咱們用以治國安邦如何?」


    林延潮道:「無論理學,心學之正宗皆在本朝,可謂源遠流長,他國如何照搬學來都只是學個皮毛,不得其神,但獨樹一幟就難以影響了!」

    天子將林延潮奏章放在一旁質疑道:「你說戰和攻守都是小道,但這些才是大道?南北二朝時,南朝無不文化昌盛,但都被北朝滅之,這難道不是殷鑑?」

    林延潮道:「陛下聖明,武功,文化其實都是小道,真正能讓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是因我大明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天子沒有輕信林延潮之言,而是就著奏疏上的細節一條一條的問了起來。

    但見林延潮對答如流,就一條一條的細故都解釋得清楚。

    天子反覆看林延潮,他昨晚也對朝鮮之事問過宋應昌。宋應昌在他眼底已經算是能臣幹吏之輩,不過他可以明白有些細處上,宋應昌對自己說得不太明,或者推說不知。

    不知是能力之故,還有有所隱瞞。

    但與林延潮比起來,林延潮則是知無不言,但凡兵馬錢糧每一筆出入開支,用到了哪裡,耗損多少都說得清清楚楚。特別如鬧餉的南軍與爭功的北軍的軍餉明細上,一名南軍支取多少,一名北軍支取多少,一名步卒分到了多少,一名馬卒分到了多少,受傷士卒分到多少,陣亡士卒撫恤多少,一項一項都有明目,說得遠比宋應昌更清晰細緻。

    天子一聽林延潮幾句話道來,頓時了解了整個局面,整個戰事雖千頭萬緒,但也有眉目。

    更難得是林延潮在天子面前也不掩蓋一些過失。

    比如天子問道請動皇商梅家以海船運輸兵糧時,林延潮也是毫不避諱地將全國實行銷石海禁,而獨將此權默許梅家私下販賣硝石也是坦白道之,絲毫不擔心天子拿這一點對他治罪。

    到了這一步天子還能說什麼,林延潮都坦白到這個份上了。難道處罰梅家嗎?天子捨得一年十幾萬兩的進項?

    君前奏對時候不少官員,他往往稍質問幾句,即戰戰慄栗不能答之。而似宋應昌這樣精於世故的官員,說話滴水不漏,天子向來不是聽他說了什麼,而是需體察他沒說什麼。

    但如林延潮如此應答如流的官員,天子要麼認為他是早做好了功課,要麼是此人之才幹當世無雙。

    對此天子自是心底有數:「好了,林卿之才,朕信的過。



  
相關:  大志所向  江山國色  寒門宰相    武道大帝  帶着農場混異界  仙府種田  發個微信去天庭  
下面更火
搜"大明文魁"
360搜"大明文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