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
更新:07-06 15:01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自付知遠卸任之後,漕政之事由漕運總兵負責。
前任漕運總兵官乃靈璧侯湯世隆,此人乃勛臣之後,是金甌王湯和的七世孫,因輔助潘季馴修河,協助處理漕政,而被上下官員一致稱讚。
湯世隆之後,現任的漕運總兵官乃新建伯王承勛。王承勛雖是襲伯爵,但他的祖上卻比湯和,更令天下的讀書人所知。
不錯,王承勛的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守仁。
王承勛襲爵後不久,即出任漕運總兵官,他比付知遠到任時間更短,不過兩個月而已。
現在付知遠已是押著最後一船漕糧進京敘職了,現在正是漕船回空之際,這時候一般沒有什麼大事,故而對於新官上任後,一直提心弔膽的王承勛是鬆了一口氣。
王承勛從公堂上退下來,回到屋裡喝了盅茶。
這時候聽人說督運參將到了,王承勛當即放下茶盅,然後立即吩咐道:「快請進。」
然後王承勛來到正堂,這漕運總兵府正堂面五間,上有一匾『總制漕運之堂』。而漕運總督府就在總兵府的西側,兩署中通。
督運參將也抵達總兵府。
漕運總兵官的編制是這樣的,正總兵一人,副總兵一人,然後把總十二人,其中南京二人,江南直隸二人,江北直隸二人,中都一人,浙江二人,山東一人,湖廣一人,江西一人,一共一百二十多個衛所,下轄運軍十二萬餘人,運船一萬多艘。
後來正統年間副總兵革除,以督運參將副之,所以對於王承勛而言,督運參將就是他的二把手。
對於新官上任的王承勛而言,對於這位在漕二十多年的督運參將可謂十分的倚重。
現在督運參將一到即向王承勛即跪下垂頭道:「大帥,你可要為我們弟兄做主啊!」
王承勛見此吃了一驚,當即將督運參將攙扶起來道:「什麼事慢慢說,能做主的本鎮一定替你做主。」
督運參將垂淚道:「就在數日前,漕台因為一點小事,就請王命旗牌將萬把總斬了,末將再三求情也是無用,他這先斬後奏,分明是沒有將我們總兵府放在眼底。」
聽到這裡王承勛面色凝重,他走到靠背椅前坐下然後道:「宣德年間時,朝廷命平江伯陳太保任漕運總兵官,朝拜會面之時,漕運總督按按例居於漕運總兵官之下。」
「但眼下文臣得勢,文尊武卑,朝廷上下也是愈發重文輕武,這漕運的文武二院也是如此,明面上我與漕台是平起平坐,但實際在漕事上我都多要聽他的。本鎮的前任新璧侯為何能任漕運總兵十幾年相安無事,上下一致稱讚,全在於事事聽了他們文臣的話。」
督運參將聞言長嘆一聲。
王承勛道:「至於萬把總的事,前日本鎮回府的時候聽說了,莫說你說你求情沒用,當時就是我,恐怕漕台也不會賣我這面子,所以說還是罷了,以後讓弟兄們辦事都是仔細些。」
督運參將道:「大帥所言極是,可是……可是自這漕台上任以來,上下弟兄都是很有不滿。這一次他被彈劾,進京受責,弟兄們問是不是……」
王承勛立即打斷道:「漕台整治漕政也是為了朝廷,也是為了這運河沿岸的百姓,我知你們運軍日子過得苦,但朝廷那邊我該幫你說話還是會說話,但是以往那一套要收斂起來了。」
督運參將道:「大帥,真不是訴苦,今年漕期太緊,江西浙江那邊的漕糧都啟運的太遲了,雖說現在緊趕慢趕總算到了通州倉,沒有耽誤了日子,但眼下已是秋後,河水太淺,這會通河又淤積,這漕船不能依時回空,那麼勢將耽誤明年的漕運啊!」
「漕台不走還好,可以將事都推在他的身上,但若是不走,那麼將來出了差錯,朝廷就要問大帥了。」
王承勛聞言知道對方所言非虛,今年的漕運之事雖然已是結束,但明年的事今年就要打算。
就拿這漕期來說,山東江北的漕船都還好,但浙江江西漕船從南到北要從四五月份就要出發,然後十月抵京,抵倉後再回到浙江江西,這一來一去要十個月,所以這兩地的運軍也是最苦的。
還不要說路上因什麼事耽擱一下,萬一江南的漕船不能按時回去,那麼必然耽誤了明年的漕期,當上漕船回空逾限之罪。
王承勛當即擺手道:「不會的,之前漕船被焚毀,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