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139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
馬皇后的這一番分析,讓陳景恪嘆為觀止。
可以說直指問題核心。
關鍵是她的依據,很多都是之前自己說過的,堪稱活學活用的典範了。
果然不愧是朱元璋創業最重要的兩大謀士之一。
很多人或許會奇怪,朱元璋建立大明最重要的謀士,不應該是劉伯溫嗎。
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然而這只是戲說罷了。
劉伯溫是至正二十年才加入朱元璋集團的,當時朱元璋已經在南京立足。
他的到來更多是錦上添花。
所以大明建立之後,論功行賞他連個侯爵都沒評上,只得了個誠意伯。
這裡並不是說他不重要,能以文官被評上伯爵,足以說明他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
但遠沒有戲說里那麼大罷了。
朱元璋最重要的兩大謀士,一個是李善長,一個就是馬皇后。
兩人都是在他創業之初就加入,一內一外悉心輔佐。
幫朱元璋出謀劃策、籠絡將士、制定規章制度等等。
且馬皇后不爭不搶不攬功,將功勞都歸於朱元璋,幫助他樹立威信。
大明建立後又退居幕後,幫助老朱查漏補缺。
也正是這樣的賢內助,才讓老朱發自內心的尊敬。
也正因此,她能坐龍椅喊朱重八,朱元璋不覺得僭越還很高興。
接觸的越久,陳景恪對她就越是尊敬。
評千古一後或許會有爭議,但前三名必有她的身影,想必沒有人會不認同。
朱元璋也被她的一席話,給說的啞口無言。
其實道理他都懂,只是先入為主的影響實在太大。
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漢隋唐四大帝國,又有潼關天險。
他實在太想將國都放在這裡了,以至於下意識的忽略了很多缺點。
現在,馬皇后一席話徹底讓他清醒過來。
長安已經不再是千年前的長安了,將國都放在這裡,就是在壓榨它最後一點潛力。
長安潛力不足,北平經濟條件太差,只有洛陽最為合適了。
但他依然沒有輕易做出決定,遷都是一件大事,必須要綜合考慮才行。
他需要更多更詳細的數據。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親自跑一趟。
但作為皇帝他是不能輕易離開京師的,所以只能讓朱標幫他去看看了。
想到這裡,他就對陳景恪說道:
「你沒有讓咱失望,想法果然和別人不一樣,還更加全面。」
「不過遷都事關重大,咱還需要仔細考慮才行。」
「若你還有別的發現,可以一併告訴我。」
陳景恪心中已經猜到他會選哪裡了,不過並未多說,而是道:
「是,若再有新的想法,一定告訴陛下。」
又聊了一會兒,陳景恪和朱雄英就一起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房間,陳景恪就開始收拾行李。
朱雄英在一旁不舍的道:「哎,你走了我可怎麼辦,一個人太無聊了。」
陳景恪笑道:「不是還有蜀王、湘王、晉王世子、燕王世子他們嗎,實在不行出宮還有徐老大呢。」
朱雄英唉聲嘆氣道:「不一樣,不一樣啊。跟著伱嗯,才能學到東西。」
陳景恪心中很是開心,這一年多的心學沒白費啊。
於是開玩笑道:「那要不我不去了?」
朱雄英馬上又搖頭道:「不行不行,爹的身體更重要。」
「哎,要是我能和你一起去就好了。」
得,陳景恪終於知道這小子在想什麼了,乾脆的道:
「你想都別想,太子太孫同時離京,陛下同意群臣也不會同意的。」
「你啊,就老老實實的待在應天吧。」
朱雄英沮喪的道:「你就不能讓我幻想一會兒嗎,可惡。」
陳景恪忍俊不禁:「好好好,你就好好幻想吧。我啊,就要去擁抱外面的世界了。」
朱雄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