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沒有奸臣,都是賢臣!
更新:11-14 17:37 作者:江中斬蛟 分類:軍事小說
「師祖。」
「恩師。」
廳堂內。
張居正執徒孫禮、弟子禮,先後拜見聶豹、徐階。
張老太爺完成了陪客的使命,在兩兒子張居易、張居謙的攙扶下,回房休息了。
張氏兄弟本想著回到廳堂,但卻被張老夫人給拉住了,訓斥了兩句,給罵回了房。
伺候著張老太爺上了床,張老夫人才道:「文明,如果有機會,就把老三兒、老四兒送出去吧?」
張家不是什麼大富之家,規矩不多,張居易、張居謙對長子張居正,只有長兄的敬畏,缺乏對當朝相爺的敬畏。
婦道人家,雖然不懂朝廷局勢,但張老夫人經常親自去買菜、買肉,走街串巷中,聽到的儘是對聖上的頌聖,對內閣的稱讚。
樸素的是非觀,讓張老夫人明白,世道變好了,長子,不僅是她的兒子,更是大明朝的內閣首輔大臣,跺一跺腳,天下都要為之一震的存在。
然而,三子居易、四子居謙,自幼喜於心學,與江右心學親近,崇拜聶豹、徐階等人。
這顯然與大明朝的政策有利益衝突,與聖上、與長子有衝突的。
三子本就因官撤職對長子心懷怨懟,再這樣下去,必將成仇。
作為母親,張老夫人不忍見到兄弟反目的事發生。
聖上、朝廷對相府的管制在放鬆,錦衣衛對相府的監視也少了許多,要是有可能的話,她想將兩個小兒子送出府去。
「送哪去?」張老太爺翻了個身,背對著張老夫人,不滿道。
常言道:「老父愛么兒。」
張家便是如此,張老太爺對三子、四子喜愛到骨子裡,張家規矩少,很大原因就在張老太爺身上。
一聽老妻要將兩個喜愛的兒子打發出府去,張老太爺登時就不樂意了。
「老三兒總說,是老大兒耽誤了他,要不然,假以時日必成將軍,聽說北疆在打仗,我大明朝軍隊的元帥是王崇古,先鋒將軍是戚繼光,這兩位與大兒素有來往,經常送東西來府上,想來能圓三兒的心愿。」張老夫人說道。
為了兒子們的事情,張老夫人琢磨了好久了,結合兒子的意願,和自家的權勢,給三兒子找了個『好去處』。
北疆戰場!
換作普通人家,絕對不願意將兒子送到戰場上,雖說大明朝對韃靼是優勢,但開戰就意味著要死人,誰知道死的是不是自己。
可是,張老夫人看來,戰場就那麼回事,大明軍隊方面,元帥是長子提攜過的王崇古,先鋒將軍更是長子一手提拔的戚繼光。
王崇古家族是晉商商幫財東出身,這些年,可沒少給張居正送東西,大多不貴,只是些稀奇玩意,張居正、張家人都收過。
而戚繼光,在進京時,專門到相府來拜訪了張老太爺、張老夫人,並從浙江那裡帶來了些精美絲綢和些西洋玩意,禮輕但情義重。
張老夫人覺得,戚繼光就如同張家家臣一般,辦事可靠,值得信任。
把三兒子送過去,有著元帥,有著先鋒將軍照拂,三兒子的戰功還能少的了?到時候,北征歸來,不說封個侯,也能封個大將軍什麼的,張家,也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家族了。
光耀門楣,指日可待。
張老夫人心中的願景,就這樣畫給了張老太爺,張老太爺一聽,也忍不住心動了。
曾經的他,不過是個落魄秀才,但也有朝堂上指點江山,戰場上揮斥方遒的雄心壯志,可惜時運不濟,未能成行。
所幸,長子文治不錯,位極人臣,官居內閣首輔,算是代他圓了指點江山的雄心。
但武功方面,三子原來在家鄉湖北荊州當右衛指揮僉事挺好的,受『長子波及』,撤職進了京,整天待在府里,本以為壯志實現不了了,可老妻這麼一提點,張老太爺覺得對啊。
大明朝是以文治國,以長子的身份地位,以他以為的兩個家臣(王崇古、戚繼光)的能力,想必能保證不傷身體分毫,就能戰功無數歸來。
到時候,張家也來個侯,文治武功、雄心壯志全部實現,也對得起自己名字中的『文明』二字了。
「行,明兒就和大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