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289章 三路凱旋(十一)決戰西域(三)
在察哈爾部的營帳內,氣氛凝重而緊張。布日哈圖,這位「全蒙古的太師」面色沉肅,此刻正盯著面前的林丹巴圖爾,眉頭緊鎖,似乎正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問題。他的眼神深邃而堅定,仿佛能夠洞察林丹巴圖爾的內心。
林丹巴圖爾,察哈爾部命中注定的大汗,雖然年紀尚小,但此刻卻已經有了些大汗的模樣。他雖然有些泄氣,但閃動的目光說明他並不甘心,因此故意說了一番泄氣話,然後靜靜等待著布日哈圖的決策。
林丹巴圖爾知道,面前這位智勇雙全的太師便是察哈爾全部的希望,所有不甘屈服的蒙古人,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布日哈圖終於開口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林丹台吉,我仔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明軍來勢洶洶,兵力雄厚,補給充足。而我們察哈爾部雖然英勇善戰,但在兵力上仍是無法與明軍及其僕從軍相比的。
更別說,我們更大的困局是完全打不起消耗戰——大明有億兆人丁,就算前線不勝,他們這六萬大軍逐漸消耗殆盡,可那又如何?死了六萬,那便再來六萬,無窮無盡。故我們正面與明軍交戰,即便有一時之勝,也斷無長期之勝。」
林丹巴圖爾聽後,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他深知布日哈圖所言非虛,察哈爾部已經陷入了困境。這其中的道理,早在去年布日哈圖出兵甘肅前就分析給他聽過。簡單來說就是,明朝的優勢在於幾近無窮的人口。多年前的明廷難以發揮這一優勢,原因是他們財政困難。
然而自從高拱、高務實伯侄先後當政,明廷逐漸扭轉了這一局面。尤其是高務實出任明廷戶部尚書以來,明軍以肉眼可見速度很快補上了財政短板,因此即便高務實當初北伐並未採用什麼奇計妙策,依然迫使察哈爾部只能排除萬難,冒死西遷。
當時布日哈圖就告訴他,出兵甘肅並不是為了反攻明朝,而只是稍稍打亂明軍西征的步伐,將他們的西征儘可能往後拖延。事實證明,太師又是對的,明軍的西征至少被拖延了半年,甚至可能拖延了一年時間。
然而即便如此,絕對實力的絕對差距仍是不容質疑的。拖延只是拖延,並不會改變時局的最終走向。
林丹巴圖爾小臉鐵青,他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但他依然有一種期待——既然太師算準了一切,那他就應該對今天的局面有所預計。所以,他也應該有所措置才對。
果然不出林丹巴圖爾所料,布日哈圖沒有多等,很快繼續說道:「然而,直接放棄作戰向西逃跑也並非上策。我們的軍隊中,除了察哈爾本部蒙軍之外,還有在葉爾羌招募的僕從軍,以及收攏的瓦剌敗軍。這些部隊的忠誠度難以保證,若我們察哈爾軍逃跑,他們可能會士氣崩潰,甚至投降明軍,對我們察哈爾本部發動反叛。」
林丹巴圖爾聽後,心中不禁一緊。他明白,布日哈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這些僕從軍和瓦剌敗軍雖然暫時歸順了察哈爾部,但他們的忠誠度確實難以保證。
葉爾羌是被察哈爾軍事征服的,並且那次征服在葉爾羌人看來明顯有突然襲擊的感覺,因此葉爾羌本地人並不心服。加上察哈爾與葉爾羌ZJ信仰也不同,就更加加深了這種潛在的矛盾。
如今察哈爾軍力強勢,葉爾羌僕從軍自然不敢造次,但如果察哈爾面對明軍一槍不發轉身就跑,葉爾羌僕從軍還會老老實實跟著察哈爾蒙軍撤離嗎?恐怕他們反而更願意選擇就地投靠來襲的明軍,甚至為了抬高身價而對察哈爾軍反戈一擊。
至於瓦剌殘部,情況也不甚妙。他們的確有萬餘可戰之兵,但他們的部落此刻應該大多已經落入明軍之手——聽說已經被分配給了額爾德木圖,這一次則可能由博碩克圖來看管。
總之不論如何,他們的部落、家族應該都在明軍手中,除非他們能完全拋棄這些,否則就一定有不少人希望與明軍講和,然後回到自己的部落。
布日哈圖和他說過,跟這種人談蒙古人的榮耀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從源流來看,他們也不算純正的蒙古人——瓦剌的源流是成吉思汗早期征服的部落,後來算作蒙古罷了。而且瓦剌還有個大問題,他們四部現在的首領也都不是黃金家族出身,很難想像他們會在乎什麼「蒙古榮耀」。
更何況,黃金家族擁有的土默特不也臣服大明了嗎?還有鄂爾多斯部,人家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