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佛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人妖爭
更新:03-20 19:11 作者:鳳凰山下漢豐湖 分類:仙俠小說
上回說到,悟虛以己身修曼陀羅法界,為天妖所乘,將一滴天妖之血打入悟虛體內。悟虛雖由此修出不可思議之肉身曼陀羅,但法界之中儘是妖修,以至於隱隱有一種被天妖鳩占鵲巢之憂。
且天妖又借著那滴天妖之血,施展天妖攝魂神遊大法,企圖攫取那藏在悟虛神識根本深處之先秦鍊氣之術。而悟虛,受先前所宏願所困,不願破了自己「無尊像、觀自在」的修習,進退兩難。如此,便被天妖牢牢吃定,上下其手,或者說內外其手。如此一來二去,天妖不但得知了悟虛習得的那先秦鍊氣之術總綱和上部的大部分,連帶著還得知了悟虛的不少隱秘。
天妖每次施法之時,悟虛不知,事後也如春夢了無痕,但內心深處總有感覺。但悟虛也無暇顧及這種內心深處的感覺,他也沉浸在對那先秦鍊氣之術的感悟之中。
所謂先秦鍊氣之術,便不得不說到先秦百家諸子。先秦之時,百家諸子,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等,百花齊放,各有言說。但其實,在他們之前,還有一個時期,那個時期,正是人類從蒙昧走向開化的時期,可能仍在茹毛飲血,但已經開始思考自我。這個時期,另有一批先賢士,不再茹毛飲血,他們在思考自我的同時,獲得了歷史意義上的一個飛躍。他們不食人間煙火,鍊氣而存,與禽獸草木為伴,與日月山川同行。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一批先賢士突然消失了,只留下頗有些語焉不詳的鍊氣之術。而其後輩,習此鍊氣之術,乃有百家諸子。
說了背景,再說其法門。先秦鍊氣術,實乃一門玄奇的觀想之術。不願再茹毛飲血,起心動念之下,便有了氣的概念,進而修行便有了氣感。這便如鴻蒙初開,他們以為氣,遂鍊氣而存,渺渺不可知。後輩學之,雖亦有氣感,但境況不同,終究隔了一層,又各自初心秉性不同,便成百家諸子。所謂的儒家浩然正氣,不過是其中一個分支罷了。道家的天地之氣,亦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罷了。
至於這氣如何煉?說得其實也很模糊,或者很神奇。什麼靜坐呼吸,心神清明,即服天地之氣,遨遊宇宙之外。
悟虛照此法,觀想當初先賢境況,靜坐,呼吸,卻是差點入了佛門觀想呼吸之法。所幸,那當初從竹簡中飄飛出來的光團字,如今從自己神識深處綻放而出的光團字,自有神韻,令悟虛不因文字而偏差或墮落。若單單文字,各自理解,各自揣摩,那便如百家諸子,以己心注六經,自成一派。但那些光團字,卻是自有神韻,類似於有佛門之中秘法,有上師加持。悟虛受此神韻薰染,於此鍊氣之術,頗有心得。而天妖則不然,他(她)雖然有群妖窺探,又有悟虛事後言說,但終究隔了一層,正如一篇文章,失去了當初的意境,留下的不過是乾巴巴的字句,似是而非的新的意趣。
山洞中,悟虛時隱時現,氣息古樸,猶如身處遠古;天妖,氣息可以全無,亦可以隱身,但無論如何,與悟虛都不在去同一個時空。這是悟虛的感覺,但想必天妖也有類似的感覺。僅僅是類似。
當然,並不能簡單地說,悟虛領悟了,而天妖沒有領悟;也不能簡單地說,悟虛領悟得深,天妖領悟得淺。更不能誰高誰低。
或許,只能說,悟虛更真實地體會到原創者的一些感悟;而天妖,則是體會到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切不過如此,只不過後續的感悟,需要原創者的感悟開啟罷了。
這樣說,不知道各位看官能理解否?不管各位看官能理解否,天妖肯定是理解了。
他(她)的身影,就像蛇妖在水中,時隱時現,無聲無息,遍布在漆黑幽深的山洞中,似乎這山洞就像夜晚深沉的海。
悟虛驚醒過來,淡淡身影,投射在山洞中,投射在這片看不見的深海中。
無數的光影,有明有暗,從虛空中,從山洞中漆黑的空間,四面八方地遊了過來,飛了過來,蠕動著過來,卻迅速形成了一個身影。
一個悟虛未曾見過的身影。
黑暗中,悟虛看不清他(她)的容顏,只感覺必定是極美的。他(她)的身軀,一半在黑暗中,一半在虛空中。
沒有聲音,悟虛卻感覺到他(她)似乎笑了笑,笑過之後,他(她)的身影幾乎全都隱去,只剩下一張熟悉的面容,趙彤的面容。不知為何,可以令悟虛看得一清二楚。
這張面容,竟然對著悟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