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六十三章 從軍龍衛
龍衛軍所有的火炮已全部裝備了新型炮架。集移動、發射、彈藥運輸為一體,炮架本身就是火炮運輸車的一部分。
這種炮架不僅拆裝速度極快,更比眼下清軍使用的厚木板炮座要輕便很多,運輸同樣的火炮,所需要的馬匹比清軍少一倍。
火炮能方便而高速地移動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最重要的當然是能夠短時間內到達最佳陣位,以最佳角度轟擊敵軍。
在炮彈都是實心鐵球的時代,大炮最好的殺傷模式就是「貫穿敵軍隊列」。例如敵軍排成橫列,那麼火炮移動到橫隊的側面無疑能夠造成最大殺傷,而正面轟擊橫隊效果最差。
但那種兩小時才能機動兩里的炮兵,等你繞到側面,別人很可能已經離開一個多小時了。
此外能靈活移動的炮兵生存能力也更強。
舊式炮兵的陣地一旦被敵人騎兵鎖定,基本上就只能硬拼或是放棄,因為根本來不及轉移。
但裝備了新式炮架的炮兵便可以選擇移動到自己主力步兵的身後,等戰況改變,再伺機出擊。
所以炮兵機動性從十七世紀開始,越來越受到各國軍隊的重視。
等到了拿破崙這個炮兵狂熱者掌權的時候,法國更是將近半的炮兵改成了騎炮兵。就是給所有的火炮、彈藥載具及炮兵都配上馬,機動能力極強。打起仗來簡直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敵人哪裡薄弱轟哪裡。
騎炮兵也是蘇承羽未來的發展目標,但眼下他手裡的軍馬實在有限,暫時只夠給大炮配馬。
不過他的炮兵是要訓練騎馬的,等以後馬匹多了,再配上運輸車就能很快轉換為騎炮兵。
而炮兵裝備的新型炮架也是蘇承羽模仿拿破崙六磅炮的炮架設計的。
除了可拆卸車輪的特殊結構之外,還在炮尾處安裝了一根粗螺杆,轉動螺杆就能調節炮口仰角。比起傳統的墊高炮架修正射擊角度的做法,精確度高出幾個數量級。
此外,得益於蘇記鐵場的高質量鋼材,整個炮架的承重部分使用精鋼製造,加上中高碳鋼的輪軸,整個炮架不但結構緊湊,而且堅固耐用的程度也遠高於木製炮架。
當然,新式火炮炮架只是最近幾個月里蘇承羽設計的新軍備之一。
有了宋應星這個得力助手,使得他可以抽出大量精力進行軍隊裝備的技術升級。
例如簧輪手槍,在他畫出設計圖紙之後,已交由鐘錶匠塞里奧批量製造。
他的鐘表工坊里現有蘇承羽送去的學徒三十多名,大多是鐵場工匠的親屬子侄。
現在這些學徒已經能幫著鐘錶匠製作簧輪手槍的部件了。不過限於簧輪手槍結構複雜,他們一個月也僅能製作出四十多套槍機。再配合魯寧那邊出產的槍管,便是龍衛軍現在裝備的短銃的主要來源。
另外,火炮的鑄造工作也已經在蘇記鐵場展開。贛州軍器局來的那二十多名炮匠在宋應星的指點下,很快便完成了從銅熔爐、泥范乾燥爐到起重架等一系列設備的製造。
火炮的圖紙更不是問題,蘇承羽隨時就能畫出來各種口徑的火炮,結構甚至比這個時代的歐洲炮更為優異。
只是鑄炮是個很耗費人力的工作,光是熔爐就得五六十人操作,加上炮兵需求有限,所以在鑄造了六門六磅加農炮和兩門二十四磅臼炮之後,就沒有繼續製造更多。
不過鑄炮的鐵范已經制好,以後如果有需要,可以用很短的時間造出大量火炮來。
如今的龍衛軍,各式先進武器裝備之多,簡直堪比後世的美軍!
現在只有軍官數量是龍衛軍最大的軟肋。後備營的人數已達到兩千多,只要有合適的軍官,他們只需要簡單地強化訓練一下,便能轉換成正規軍投入戰鬥。
龍衛軍的將營里,蘇承羽正和幾名主要軍官討論軍用地圖上幾處有爭議的地方。
地圖是用極細的竹鋼筆繪出來的,圖上密密麻麻的等高線將地形表現得非常清楚,另外水文、地質情況也都做了詳盡的標註。
在用過這種地圖之後,龍衛軍的軍官們已經完全不能接受明軍的老式地圖了。
不過為了繪製出這幅細緻的地圖,蘇承羽已投入了超過千兩白銀,而且還只有贛州及周邊一些區域。
但可以肯定,這些投入是絕對值得的,使用老式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