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崛起1646 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先進」的大炮
很快,二百士卒在蔡士英的指揮下分為兩隊,一方手持北京軍器局最新打造的六錢燧發銃,銃口帶著刺刀。
而另一邊因為沒有十一錢燧發銃,便只能以六錢的代替,不過在銃上綁了八斤石塊做配重且並未安裝刺刀,而是每人發了支長矛或戰斧。
此外,帶刺刀的那邊只有二十名長矛手負責掩護,沒刺刀的這邊則配有四十名長矛手。
演武開始,先是兩方「對射」。演武和實戰大不相同,兩邊都是精力充沛,故而模擬十一錢銃的那邊動作並不比「對手」慢多少。
而且演武僅進行十輪對射,他們的體力也遠沒有耗盡,故而雙方幾乎達成平手——六錢銃發射十次,「十一錢銃」發射八次半。
但由於「十一錢銃」射程較遠,故而這邊先於對方開火,上手就「擊斃」了七名「敵軍」,加上「十一錢銃」破甲效果更佳,蔡士英只得承認是六錢銃「戰敗」。
其實這與實戰情況相差極大。首先,實戰時士兵多會經過長途行軍,交戰也絕不會僅發十次銃,是以使用沉重的十一錢銃的士卒會迅速體力下降。等射過最初的十來銃,射速必將急劇減慢。
其次,演武時幾乎移動不了多點距離,這也將重型銃需要不停收放支架的缺陷掩蓋了。要知道,二十斤的火槍在射擊時必須用半人多高的木棍支架,一頭抵在地上一頭撐住槍口,否則根本無法穩定開火。在頻繁移動、變換隊形的情況下,收放支架會非常消耗時間。
最後,「十一錢銃」射程遠也是偽命題。雖然就彈丸飛行距離來說,十一錢銃是比六錢銃遠兩到三成,但由於滑膛槍的射擊精度問題,大家都得在七十步左右開始射擊。離得再遠些的話,鬼知道子彈會飛到什麼地方去。
不過朱琳渼早就料到在校場上比試會是這個結果,否則歷史上中型火槍取代重型的過程也不會長達百年之久。歐洲人也是在試驗時總覺得還是重型火槍厲害,直到被戰場上血淋淋的事實教育多次之後,他們才終於做出了改變。
接下來對付騎兵的演示更是毫無懸念。
高翔雖看到了龍衛軍的步兵線列陣,卻並沒看到對付騎兵的空心方陣。故而他給出的「訓練大綱」中,士卒是縮成六排的實心方塊,將火銃上的刺刀探出以應對騎兵。
這種陣勢對付正面的騎兵還行,一旦敵騎繞到側後方,只有少量長矛手掩護的銃手很快就會被衝散。
另一邊依照喬偉禮要求配置的那隊情況就要好看多了。未等騎兵接近,所有銃手便紛紛取出了斧、矛等武器,加上掩護的長矛手本來就多,幾乎瞬間便擺出了刺蝟般的陣勢。
演武的騎兵沖至近前,只能無奈兜個圈子,根本無從下手。
「結果已經很清楚了。」喬偉禮朝蔡士英禮貌地笑道,「高將軍對武器、軍陣還是不甚熟悉,但是沒關係,只要立刻按照我所說的更改,一切還來得及。」
他又向錢謙益點頭示意,「有了錢大人獻策提高燧發銃的發火率,加上威力巨大的十一錢銃,又補齊了長矛手不足的缺陷。
「我相信,面對大清精銳的全新火器營,南明小朝廷年內必亡。」
蔡士英也被剛才的演示鎮住了,心道這夷人不愧是湯少卿的故交,果真有兩下子,這三言兩語間便指出了新編火器營的幾大不足。
聽說南人便有一支戰力不弱的重騎兵,若新火器營真如現在這般上了戰場,多會吃個大虧。他暗自慶幸,好在正紅旗主力還在順德等待新銃運到,正可藉此機會重加整練,增加長矛手數量,換十一錢銃,以斧矛替銃口短劍,如此方萬無一失。
想到此處,他不禁又狠狠瞪了高翔一眼,這個半瓶子貨!險些將我大軍帶到陰溝里。
其實龍衛軍的重騎兵從不會在敵軍陣型完整的情況下強沖,建虜步卒面對的最大威脅還是明軍步兵線列。
但蔡士英在諸多誤導之下,認定要減少銃手增加長矛手,這恰是朱琳渼所希望的。在雙方步兵對射時,長矛手根本就是靶子而已。
待蔡士英急匆匆去見多爾袞稟奏修改新編火器營的裝備及作戰方式之事,喬偉禮卻沒有要罷手的意思。
他湊到湯若望身側,一連關切模樣,「約翰,你們最近鑄的什麼炮?」
「哦,四磅到十二磅的半長炮為主,十八磅炮的模具也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