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 第525章 正式北遷

更新:09-20 21:29 作者:飛天纜車 分類:軍事小說

    第525章 正式北遷

    一場規模宏大的祭祀後,也就意味著南京短暫充任幾年國都的時光,再次結束。

    據內閣估計,包括京營、六部九卿,五軍都督府等官吏、家屬,合計約莫十五萬人,都將遷移至北京。

    六部九卿衙門倒是陸陸續續走得挺快,最後今剩下六部尚書,以及內閣、參謀司等寥寥百餘官吏陪同在皇帝身邊。

    「陛下,據姜留守統計,北京城丁口百姓這些時日陸續回流,已至四十三萬,迎納咱們這些人,綽綽有餘。」

    閻崇信開口說道,臉上浮現一絲不舍,江南煙雨,柔情似水,這種錢糧不缺的日子,怕是很難再碰上了。

    「漕糧呢?太倉中儲備多少糧食?」

    皇帝對於人口問題倒是不在意,崇禎末年流失了大量百姓,加上瘟疫橫行,這點容量輕而易舉。

    只要糧食足夠,就能支撐再多的人口。

    「海運奔波半載,北京城外的太倉,已儲備近九百萬石糧食。」

    「而南京城外,今年夏糧還剩下八百萬石左右,年底前足已運至北京了。」

    運河經過明朝兩百多年運轉,已經體系完全,漕船萬艘,漕軍更是以十萬計,幾乎半年間就能運轉四五百萬石的漕糧。

    運河附近設有臨清、徐州、通州等大量屯倉,螞蟻搬家,接力運載,可謂是匯集了古人極大的聰明才智。

    如今更是添加了海運,兩個月就能一個來回,運力憑空增添了一倍,若非需要周轉人員物資,南方的這些糧食早就運完了。

    「那些軍械司旗下的工廠,可搬遷順利?」

    皇帝對突然對首輔趙舒問道。

    無他,根據之前的分工,首輔負責戶部和工部,他的話語權最大。

    「稟陛下,軍械司工廠倒是搬遷的順利,如被褥、木料等,倒是無虞,唯獨鎧甲、火炮等,卻需要水力,而北方的水利,不及南方甚多……」

    明軍的後勤對於這個時代的清軍來說,可以算是碾壓,得益於皇帝的管理,其細分下很是碎片化,標準化。

    軍械司旗下也因此建立了一系列的工廠,如被褥廠,皮靴廠,鋼鐵廠,火炮廠,火槍廠,火藥廠,手彈廠,鎧甲廠等等。


    每個工廠,都有廠長負責,參謀司統籌規劃,戶部撥款,軍法司監督,工部施行,可謂是步驟分明。

    而五軍都督府,則真正意義上成了掛職部門,大佬的榮養院,與督察院一般無二。

    名義上的最高統帥部,但卻無實權。

    所以這些軍工廠搬遷起來,倒是頗為麻煩,早在五月份就開始動遷。

    「水利怕甚。」

    朱誼汐隨口道:「海河、桑乾河不也能將就著用嗎?偌大的北直隸,總有合適地界,總能選到的。」

    北方對於軍工廠來說,利大於弊。

    且不說山西的煤礦舉世矚目,就說河北遵化鐵治,更是產量巨大,邢、磁、徐等地的鐵礦也產量不小。

    煤鐵形影不離,缺一不可。

    而遼東,乃至於東北地區的礦場更是豐富,還有許多的金銀礦,更是生財的要道。

    所以把軍工廠放在北方,更為有利。

    「陛下,海運規模日漸龐大,其漕船近千艘,皆為大船,朝廷直管甚是麻煩,應當由漕運總督統籌協調才是。」

    趙舒談起了海運之事,也是侃侃而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作為首輔,趙舒自當以興復大明為己任,眼界開闊,對於皇帝也十分配合,可謂是君臣相得也。

    海運一開始施行時,趙舒雖然沒有反對,但卻是沉默以對,顯然他心中尤自不服。

    不過,在海運施行兩三個月後,真香定律開始顯現,誰也擺脫不得。

    相較於運河漕運一趟三四個月功夫,海運旬月即至,損失極少,成本極低,顯然利大於弊。

    他擔憂的海盜、天氣問題,也儘是旁枝末節了。

    「如此,漕運衙門放置在淮安,怕是不適合了。」

    朱誼汐突然開口道。

    張慎言一楞,忍不住想要撫額深嘆,皇帝又要打破傳統了。

    



第525章 正式北遷  
相關:  逆流啟明    荒古武神  從作曲人到文娛巨星  葬天神帝  九星曜世錄  我的酒壺能修仙  
下面更火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