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 三二八、我有計矣
更新:09-07 04:12 作者:聖者晨雷 分類:軍事小說
苗仲先抹了抹頭上的汗水,踮起腳尖,向著西面望去。
當看到周銓陪著一行人走來,他鬆了口氣:這位麻煩的大爺終於來了。
倒不是說周銓,而是指跟在周銓身邊的段和譽。
這位段王爺一路行來,都按照大宋朝廷的官方安排,甚是合作,唯獨到了徐州,卻點了名,要上徐州黃樓一觀。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早聞蘇軾之名,如今既至他當初曾經為知州的地方,又有他重建的名勝,如何能不登樓一觀?
要知道,蘇軾如今還是名列元佑黨人之列,雖然已經不禁他的文字,可大張旗鼓地參觀他所建的樓宇,畢竟有些不妥。
更何況苗仲先還借著蘇軾蘇轍兄弟的石碑,發了一筆小財!
如今苗仲先也後悔當初之舉了,早知道周銓這麼好說話,自己何必為了那點錢而壞了名頭,把蘇家兄弟立於黃樓前的石碑砸碎!
不等周銓與段和譽近前,苗仲先就迎了上去。很快段和譽就發現,這位徐州知州對自己雖然客氣,卻在客氣之中還帶著幾分傲氣,但對周銓那是當真的恭敬,只恨不得變出一條尾巴來,拼命地搖動討好周銓。
「有周師相伴,不須有勞太守,還請太守自便。」段和譽見苗仲先有意陪他們登樓,當下開口道。
「不成不成,制置與柱國來此,我如何能不相陪!」苗仲先頓時不快了。
周銓的面,他見得也少,難得有機會在這混臉熟,區區大理之王,不過是上柱國罷了,哪裡能阻攔他!
「啊?」段和譽神色微變:「本王不須閣下相陪。」
說這話時,段和譽神情就有些不高興,瞪著苗仲先,分明是在說「你這人識相點趕緊滾」,可是苗仲先卻連連搖頭:「下官要陪的是制置。」
苗仲先也說得露骨,你一小國蠻王,還不值得我如此作陪,我真正要拍馬屁的是周銓!
這一來兩人僵住,互相瞪著,誰都不願意讓步。周銓看得好笑,也不理他們,當先邁步上樓。
他這一走,原本如鬥雞一般互瞪的二人,也只有跟著上了黃樓。
這幾年徐州託了利國監的福,發展得也很快,東海商會在這裡置了不少產業,因此建了數幢高樓。黃樓已經不再是徐州最高處,但從這裡向東望去,平原莽莽,甚至可以遠眺得到數十里外狄丘的黑煙——作為一個重工業為主的城市,特別是冶煉業發達,使得狄丘的環境污染也很嚴重。哪怕周銓已經是百般注意多方設法,可是仍然杜絕不了這個問題。
不過在遠處看,倒不是太難看,仿佛是炊煙升起一般,至少段和譽就沒有弄明白,還贊了一句:「那邊炊煙陣陣,大宋果然民口殷實。」
然後他的目光停在徐州東門前,在那邊,他看到一件此前未曾見過的事情。
有人在築路,但這築路又和別的路不同,而是用礫石壘起較高的地基,在上面橫著鋪好枕木,再直著鋪上軌道。
段和譽愣了一下:「這是在做什麼,還有,那……似乎是鋼鐵?」
「這是鐵路,所鋪正是鐵軌。」苗仲先有些得意地道:「如今路快築好,用不著多久,便可以全通。自狄丘至徐州,所有貨物,便可用此鐵軌運輸,運量更勝過運河!」
運河這兩年擁堵越發嚴重,而且受天氣影響太大,哪怕周銓花了數十萬貫疏浚了兩回,效果也不是太明顯。故此周銓想到了鐵軌運輸,這方面的技術,在礦山中早有現成的,而利國監爆發式增長的鋼鐵產量,也讓一條從徐州到狄丘的鐵路成為可能。
若是這條試驗鐵路成效比較好,周銓還準備建一條通往海州,為此,他撥款三十萬貫,請了京師中一些橋樑名匠,專門研究用鋼鐵水泥在大河上架橋之法。如今雖然還不能建真正的大橋,但簡易橋已經不成問題。
苗仲先說完之後,看了周銓一眼,又補充道:「此乃周制置之明見也,周制置學究天人,以鋼鐵鑄路,古人難及!」
何只是古人難及,段和譽張開嘴巴,好一會兒都說不出話!
鋪在地上的真是鋼鐵!
這可不是泥土木頭,而是冶煉鍛造好的鋼鐵,段和譽估算了一下,僅修這條路用的鋼鐵量,恐怕就超過他們大理一年鋼鐵總產量。換作在大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