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第四百三十九章 韓綱:狄相公以德報怨,我家不能不懂事……
忻州。
秀容縣。
遠山近水,一片片淡綠印入眼帘,峰巒疊嶂的五台山到了。
且不說送信回歸、趕上大部隊的榮哥兒和一路護送的鐵牛,悟淨也從囚車中下來,定定地看向遠處綿延的山脈。
他們從小長大的地方,回來了。
古代有四次重大的滅佛事件,統稱「三武一宗滅佛」,三武者,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者,即後周世宗柴榮。
那也是五代十國期間,唯一對佛法的強烈排斥,聽起來很遙遠,但距今也就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
柴榮不僅是不喜歡佛教,關鍵是五代時期,連年征戰,土地荒蕪,社會動盪,導致許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門,致使佛教迅速發展,不事稼穡的佛門子弟越來越多,大大影響了國家的財政稅收和兵役徭役徵發,當真是到了不滅不行的地步。
那一次滅佛,也徹底結束了佛教的野蠻生長,將之納入朝廷的有效管理之下,明確了佛是利人的思想,不得不說,比起前唐的肆意,從宋朝開始的佛門中人,懂事了許多。
柴榮把惡人做在前面,但畢竟民間有大量的佛教信仰,趙匡胤添了衣服後,就下令停止毀佛,以重興佛教作為穩定北方,與爭取南方割據勢力的措施,後來也對五台山進行了重點扶持。
到了如今的仁宗朝前期,五台山有寺廟四十餘所,僧尼兩千多人,後來越來越繁華,鼎盛時期更有寺廟七十多座,僧尼五千多人,所謂「層樓廣殿,飛閣長廊,雲日相輝,金碧交映,莊嚴崇奉,邈越前代矣。」
所以和大相國寺一樣,五台山不是一間寺廟,而是一個寺院群。
孫洪悟淨師徒所在的,是一座偏向於習武的寺廟,名佛光寺,寺內香火不盛,但武德昌盛,培養的多是武僧。
這些武僧為山中其他寺廟護院,為遠在汴京的大相國寺護院,也可下山為富商豪客護院,賺取錢財。
悟淨遙望寺院所在,目露感慨:「當年婁彥先算計先師,就是為了寺內的數百武僧,所幸得遇公子,才未有釀成進一步的慘禍」
說罷,他又向著狄進合十行禮:「這幾年,寺內弟子多蒙公子照顧了!」
「不必!鏢局之前整頓風氣,還是多虧有佛光寺的還俗武僧在,才不至於讓那群胡作非為的江湖子起鬨鬧事!」
狄進討厭的是那些不納稅賦、不事生產、一味享受百姓信奉的僧人,而不是那些為生活奔波的苦命武僧,所以在他的介紹下,不少武僧下山還俗後,入了長風鏢局。
相比起那些起初還願意賣些力氣,後來就越來越不服管束的江湖子,這些武僧勤勤懇懇,手腳乾淨,鏢局自是歡迎,發現鏢局也不像商賈那般特意壓榨,剋扣工錢,武僧更是樂意成為鏢師,有一份穩定的生活。
合則兩利。
「你們回寺內看一看吧,這裡有禁軍護衛!」
狄進對著鐵牛和榮哥兒道,兩人難掩激動,點了點頭,與悟淨一起朝著山上走去。
此行五台山,悟淨幾人只是順帶回家探視,狄進還有用意,開口喚道:「劉機宜!韓書寫!」
劉光順和韓綱出列:「狄相公!」
狄進道:「路上我已經囑咐過了,上了山後你們各自帶隊,走訪寺廟,將符合條件的僧人錄冊,若是見到有能言善辯的,也統統記下寺院和法號,明白了麼?」
兩人暗舒了一口氣,齊聲道:「是!下官明白!」
此行五台山,狄進準備挑選出一批可以對夏滲透的僧人。
這不是創新,歷史上宋朝就是這麼做的。
對於如今整個東亞大陸來說,普遍崇信佛教是各民族的共同特點,佛教僧人當然可以成為戰爭的工具和倚重的力量。
比如神宗時期的拓邊,章惇開「梅山蠻」,鑑於「瑤人篤信佛法」,就藉助當地密印禪寺長老的影響力,讓他們去說服蠻人,嘗到甜頭後,立刻招攬僧人隨軍;
後來熙河開邊時,也出動了名僧智緣,以「經略大師」的身份入了吐蕃,成功地說服了不少部落,宋兵緊跟其後,將不願意被說服的打服;
等到開邊成功後,宋廷又在新的占領區域,大肆修建佛寺,利